塑膠跑道冬季施工工藝與方法
冬季氣溫低、濕度大,塑膠跑道施工面臨材料固化緩慢、附著力下降、易受凍害等難題。為確保塑膠跑道在低溫環境下仍能達到國際田聯(IAAF)標準,需結合環境特點,從施工準備、材料性能優化到工藝參數調整進行系統性把控。具體而言,需通過環境監測預警機制、材料抗凍改性處理、分時段錯峰施工等精細化措施,保障跑道的物理性能(如彈性、耐磨性)和化學穩定性,其施工流程與關鍵技術要點如下:一、施工前準備工作設備與工具籌備:提前準備施工所需設備,包括攪拌器、噴涂機、刮平工具等,確保設備在低溫下能正常啟動運行。備好膠面涂料、固化劑、底漆、測量工具及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帽、護目鏡、防滑手套),避免施工時材料不足影響進度。基礎檢查與處理:施工前檢查基礎層面平整度與干燥度,確保基礎無裂縫、油污及積水。若基礎存在霜凍或潮濕,需通風干燥至含水率≤8%,必要時采用機械烘干設備處理,避免低溫下水分影響粘結效果。二、適配冬季的材料選擇材料要求:選用低溫適應性強的膠面涂料,其成膜溫度需≤5℃,確保在低溫環境下能正常固化。固化劑選擇冬季型號,需符合環保標準,不含苯類有害物質,與涂料混合后可在 5-10℃環境下穩定反應。輔助材料標準:底漆需具備低溫快干特性,干燥時間控制在 4-6 小時內;膩子材料應選擇抗凍型,避免因低溫出現開裂或脫落,保障后續面層平整度。三、冬季專項施工工藝基礎清潔與放線:用高壓吹風機基礎表面雜物、灰塵,確保基礎干凈無雜質。根據設計圖紙精細放線,用墨線彈出跑道輪廓線,標記出各功能區域邊界,放線后需二次核對尺寸,避免施工偏差。底漆施工要點:在 5℃以上環境進行底漆涂刷,采用滾涂或刮涂方式均勻施工,厚度控制在 0.2-0.3mm。施工后關閉現場,避免粉塵污染,低溫下需延長干燥時間至 8-12 小時,確認底漆完全固化后再進行下道工序。面層涂裝工藝:按照配比要求現場攪拌涂料與固化劑,攪拌時間不少于 3 分鐘,確保混合均勻。采用噴涂或刮涂設備施工,控制面層厚度均勻(通常為 3-5mm),避免出現漏涂、起皺現象。施工過程中需連續作業,減少接頭數量。固化與養護處理:面層施工完成后,進行膩子修補找平,填補細小氣泡與瑕疵,確保表面光滑。冬季固化時間需延長至 4-5 天,期間禁止人員,設置警示標識。養護期間保持環境溫度不低于 5℃,必要時采取覆蓋保溫措施,加速材料固化。四、冬季施工注意事項環境把控:密切關注天氣預報,選擇日均溫度 5℃以上、無雨雪、風力≤3 級的時段施工。遇突發降溫或降雪,需立即停止施工并覆蓋未固化面層,防止材料受凍失效。操作規范:施工人員需熟悉冬季材料特性,嚴格控制涂料與固化劑配比(按說明書執行),避免因配比不當導致固化不良。攪拌后的材料需在 1 小時內使用完畢,減少低溫下材料性能衰減影響。安全與環保:施工時做好個人防護,穿戴防滑鞋、防護手套,避免低溫。施工區域設置圍擋,防止材料遺撒污染周邊環境,剩余材料需密封保存,避免低溫凍壞。通過以上工藝與方法,可有效應對冬季低溫對塑膠跑道施工的影響,保障跑道的粘結強度、平整度與耐用性,滿足使用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