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度計的原理光度計的原理基于光的電磁性質,通過測量光的強度來獲得光的亮度信息。光度計通常由光源、光學系統、探測器和信號處理器等組成。光源是產生光的裝置,可以是白熾燈、激光器、LED等。光源的選擇取決于測量的需求,例如需要測量特定波長的光線,則需要選擇相應波長的光源。光學系統用于收集和聚焦光線,通常包括透鏡、反射鏡等光學元件。光學系統的設計和性能直接影響到光度計的測量精度和靈敏度。探測器是用于測量光的強度的裝置,常見的探測器有光電二極管(Photodiode)、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等。探測器將光轉化為電信號,并輸出給信號處理器進行處理。信號處理器對探測器輸出的電信號進行放大、濾波、數字化等處理,得到光的強度信息。信號處理器的性能決定了光度計的測量精度和速度。光度計是一種非破壞性的測量工具,可以用于評估材料的透明度和色澤。重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廠家
一些儀器具有多種光源供選擇:紫外光、可見光和甚至紅外光(780nm至3,000nm)。鎢燈和鹵素燈一般只覆蓋可見光部分(大約380nm到800nm)。而氙燈則可以覆蓋紫外光和可見光區域。分光光度計的帶寬(bandwidth)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單色儀的狹縫的寬度??梢酝渡涑鰧嶒灳_要求的光譜。一種嚴格帶寬使得儀器能對復雜的混合物進行高分辨率的吸光測量??勺兊膯紊珒x的狹縫寬度能使一臺分光光度計滿足多種實驗需要。為了測量吸光值,分光光度計制造商通常使用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tubes,PMTs)和光敏二極管。北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使用光度計的讀數可以表示光線在單位面積上的能量。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有著較長的歷史,其主要理論框架早已建立,制作技術相對成熟。目前,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追求準確、快速、可靠的同時,小型化、智能化、在線化、網絡化成為了現代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新的增長點。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發展歷史分光光度法始于牛頓。早在1665年牛頓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太陽光透過暗室窗上的小圓孔,在室內形成很細的太陽光束,該光束經棱鏡色散后,在墻壁上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這色帶就稱為“光譜”。1815年夫瑯和費仔細觀察了太陽光譜,發現太陽光譜中有600多條暗線,并且對主要的8條暗線標以A、B、C、D…H的符號。這就是人們Z早知道的吸收光譜線,被稱為“夫瑯和費線”。但當時對這些線還不能作出正確的解釋。1859年本生和基爾霍夫發現由食鹽發出的黃色譜線的波長和“夫瑯和費線”中的D線波長完全一致,才知一種物質所發射的光波長(或頻率),與它所能吸收的波長(或頻率)是一致的。1862年密勒應用石英攝譜儀測定了一百多種物質的紫外吸收光譜。他把光譜圖表從可見區擴展到了紫外區,并指出:吸收光譜不只與組成物質的基團質有關。接著,哈托萊和貝利等人,又研究了各種溶液對不同波段的截止波長。
儀器特點1、快速便捷,儀器即開即用、無需預熱。儀器使用脈沖氙燈作為光源,10億次閃爍的脈沖氙燈可持續使用7年。2、,超大屏幕顯示直接顯示各種掃描曲線和圖譜,讓用戶可以不用借助電腦就可以完成所有測量需要。3、支持U盤存儲,方便用戶使用,用戶測量的數據可直接導出到U盤,可支持excel、txt格式、圖片格式(可輸出四種格式:*.csv、*.qua.*.tet,*.bmp)。4、數據輸出:RS-232C串口(打?。?、USBdrive(聯機)、USBHOST(接U盤),標配32GB存儲器。5、業內使用先進的32位Cortex_M3處理器,主頻達到120M,儀器內部可存儲5000條測試數據或500條工作曲線。經過一個漫長的時期后,美國Beckman公司于1945年,推出世界上diyi臺成熟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商品儀器。從此,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應用開始得到飛速發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展望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雖然是一類有著很長歷史的分析儀器,但每一次吸收了新的技術成果都使它煥發出新的活力。在科學實驗中,光度計常用于測量光的強度和分布。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和熒光分光光度計都經常用于樣品定量。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進行定量時基于朗伯比爾定律,測定的吸收值一定范圍內與樣品濃度成正比。另一方面,利用熒光分光光度計時,使用熒光強度。在低濃度時,熒光強度與濃度成正比,所以,可以用于定量。本次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和熒光分光光度計兩臺儀器分別測定了羅丹明B溶液。羅丹明B是用于纖維和皮革的染色的熒光物質。關于測定結果,對兩個機種的定量、檢測下限值和標準曲線的線性度進行了比較,下面將進行介紹。1紫外1羅丹明B溶液的吸光度測定使用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260Oi測定樣品吸光度。將粉末狀的羅丹明B溶解在蒸餾水中,調配~5ug/ml的標準溶液。光度計幫助研究光污染問題。江西光度計推薦
光度計在科學研究、工業生產和醫療等領域都有較廣的應用。重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廠家
分光光度法始于牛頓(Newton)。早在1665年牛頓作了一介罈人的實驗:他讓太陽光透過暗室窗上的小圓孔,在室內形成很細的太陽光束,該光束經棱鏡色散后,在墻壁上呈現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這色帶就稱為“光譜”。頓通過這個實驗;揭示了太陽光是復合光的事實。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附件發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多一種附件就多一種功能、多一種適應性??v觀當今世界上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附件的發展,實在是令人眼花繚亂。這些附件很大程度方便了用戶,是廣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使用者所歡迎的,也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進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重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