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出現問題時的應對方法:1.暈灸:艾灸后偶然出現發熱疲倦、口干、頭暈、煩躁等現象,不必過于擔心,可以嘗試活動活動身體,飲用適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迅速緩解不適癥狀。2.過敏:若出現局部活全身過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艾灸后幾天內可自然消退。在此期間應服用抗組胺藥和維生素C等,多飲水。如兼有發熱、奇癢、口干、煩躁不安等癥狀時,可適當應用腎上腺皮質合成和分泌的藥物,情況嚴重這應及時去醫院就診。要選擇正確的艾灸量,對于兒童、身體瘦弱和虛弱、第1次艾灸的人群來說應該選擇小艾住、艾條比較細。普陀區足部灸療業務咨詢
一些做艾灸前后注意事項:1、首先不要接觸水,尤其冷水「熱水問題不大」,建議至少半個小時不要用水。因為艾灸過后人體經絡整個打開的,這時候用冷水,容易被濕氣侵擾,得不償失。2、比較冷的天氣不要在冷風口吹,道理同上,只是這個是風寒。3、艾灸前后半小時不要飲食,當然盡量艾灸前后1小時了。剛剛吃過飯就艾灸對胃消化有一定影響,剛剛艾灸后,可以半小時左右吃飯。當然如果是胃部不舒服,比如胃脹痛,那得馬上艾灸。4、艾灸后建議喝點溫開水,或者紅茶滋潤下,補充艾灸過程中丟失的水分。當然做艾灸前喝些水也可以的。普陀區足部灸療業務咨詢艾灸簡單易行而且經濟適用,效果非常的明顯,幾乎對身體沒有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且帶來的不良反應很小。
以一年來說,節氣艾灸效果更好,人感天地之氣而生,必然受天地之氣影響。節氣時天地氣機變化劇烈。春夏屬陽,春溫而夏熱,溫熱為同類,從春變為夏即從升變為浮,升已自然浮;秋冬皆屬陰,秋涼而冬寒,涼寒為同類,從秋變為冬即從斂變為藏,斂已自然藏。但從夏變為秋卻不同,夏屬陽秋屬陰,從陽變為陰需要一個樞機。這個樞機為陽樞,名為少陽,少陽為相火,火氣發力,則能扭轉陽氣上浮的態勢,由浮變為斂;從冬變為春亦如此,冬屬陰而春屬陽,從陰變為陽也需要一個樞機。這個樞機為陰樞,名為少陰,少陰為君火,火氣發力,則能扭轉陽氣閉藏的態勢,從藏變為升。所以,人身有兩個樞機,一則少陽,一則少陰,兩個樞機皆屬火。人以火為樞機,因為人的生命即是一團陽氣。
從每天來說,午時前后灸更好,上午大自然和人體的陽氣都開始升發,借助這個時間艾灸可以事半功倍。值得注意的是晚上11點后,除非是急癥,否則就不能再灸了。中午11點—1點是午時,是心經工作的時間,心在五行中屬火,古人有“子午覺,卯酉功”之說,所以,午時也不適合艾灸,如果午時艾灸,很容易引起上火。1天中艾灸養生保健一般為:上午10-11點;下午2—4點效果較佳。當然根據不同體質和病癥,艾灸的時間也不一樣。這和十二經絡的運行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現在一晝夜是24個小時,古代是12個時辰,這12個時辰分別為十二經絡所主,就是說每一個時辰有一條經絡主要工作,在身體里起主要作用。艾灸是需要我們保持情緒穩定的,太過于高興或悲傷都不利于艾灸,在這種情況下施灸,效果會大打折扣。
在施灸前,施灸時身體的不同坐姿或者臥姿相對的有合適的灸療部位。一共有幾種情況,這六種情況分別對應以下的施灸部位。仰靠坐位:適合于前頭部、面部、頸前部的穴位灸療;側伏坐位:適合于頭部兩側的穴位灸療、俯伏坐位:適合于頭頸部,后腦部及前臂部穴位灸療;仰臥位:適合于面部,頸部,胸部,腹部,上肢前側,下肢前側,手足掌和背部的穴位灸療;側臥位:適合于頭面頸部兩側部位的穴位灸療;俯臥位:適合于頭頸的后部、肩部、背部、腰部、臀部、下肢后側和足底部的穴位灸療。艾灸時需準確的掌握其位置和穴位,這樣才能夠達到一定的養生效果。普陀區足部灸療業務咨詢
實現掌握好科學的艾灸方法,操作起來也會是得心應手。普陀區足部灸療業務咨詢
艾灸是很多人喜歡的養生方式之一,通過艾灸的方式可以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很多人艾灸之后會出現很多水珠,-般人都認為那是身體中的寒氣,寒氣過多導致艾灸后出現水珠,那么艾灸之后的水珠到底是寒氣嗎?艾灸后的水珠是寒氣嗎艾灸之后出現的水珠是身體排病的反應,也是身體部位的癥狀體現。如果大量出現水珠,必須引起你的注意了,這說明你的身體有嚴重的濕氣、寒氣、經絡淤堵的現象;艾灸出來的水珠是體內的寒濕之氣,只要有寒濕之氣就會出現水珠,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艾灸有自行調整的作用,哪里有寒濕哪里就會出水。普陀區足部灸療業務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