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之所以成為現代人追捧的養生之法,是因其綠色、天然、安全、沒有副作用。但是,如果不掌握好艾灸的一些基礎知識,隨意去灸,還是有可能出現不良作用的。艾卷灸是現代灸法的一次變革。艾卷灸自明清以來已很盛行了,艾卷有加中藥的,有不加中藥的。其名稱有太乙針、雷火針、藥艾卷、純艾條等。艾卷灸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實按溫熱灸法,資歷深厚的針灸醫者偏愛使用,另一類是懸起溫和灸,較為常用灸法,一般有藥無藥之艾卷均能使用,比較方便易行。艾條灸又稱艾卷灸,是將艾條點燃后在施灸部位(穴位)進行熏灸的方法。閔行區正規灸療收費明細
艾灸出現問題時的應對方法:1.暈灸:艾灸后偶然出現發熱疲倦、口干、頭暈、煩躁等現象,不必過于擔心,可以嘗試活動活動身體,飲用適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迅速緩解不適癥狀。2.過敏:若出現局部活全身過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艾灸后幾天內可自然消退。在此期間應服用抗組胺藥和維生素C等,多飲水。如兼有發熱、奇癢、口干、煩躁不安等癥狀時,可適當應用腎上腺皮質合成和分泌的藥物,情況嚴重這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嘉定區足底艾灸服務咨詢施灸的時間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不須避忌。
艾灸的做法與步驟:1.要防止暈灸現象。這種現象一般不太常見,但是一旦出現暈灸,就會有眼花、頭暈、惡心、面色蒼白、出汗等癥狀,嚴重時還會暈倒。出現暈灸后,要立刻停止施灸,并安靜地躺下。這樣的情況下還可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2.要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于一些皮膚感覺較遲鈍的人和小孩,在施灸時,可以將食指和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兩側,以便時刻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這樣在不會燙傷皮膚的情況下,還能達到良好的醫療效果。
不建議艾灸的時間:一般來說艾灸的時間應盡量選擇在白天,此時陽氣相對來說比較充足。而晚上陽氣開始回落,人體需要休息及靜養,所以不建議晚上艾灸。如果白天實在沒時間,晚上也可以進行艾灸,但盡量在晚上9點前完成比較好。因為在中醫看來,晚上9點-10點,卦相對應12時辰為純坤卦,全是陰,無一陽生,這個時辰如果艾灸扶陽不當,過于強烈刺激穴位,不但陽氣補充不了,還容易傷了陰血;所以說這個時間點灸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都是對健康不利的。晚上11點后則是一日中陰氣較重的時刻,不適宜進行艾灸。另外夏季下午6點后和冬季5點后,建議不要進行艾灸。凡顏面部不用直接灸法,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艾灸是很多人喜歡的養生方式之一,通過艾灸的方式可以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很多人艾灸之后會出現很多水珠,-般人都認為那是身體中的寒氣,寒氣過多導致艾灸后出現水珠,那么艾灸之后的水珠到底是寒氣嗎?艾灸后的水珠是寒氣嗎艾灸之后出現的水珠是身體排病的反應,也是身體部位的癥狀體現。如果大量出現水珠,必須引起你的注意了,這說明你的身體有嚴重的濕氣、寒氣、經絡淤堵的現象;艾灸出來的水珠是體內的寒濕之氣,只要有寒濕之氣就會出現水珠,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艾灸有自行調整的作用,哪里有寒濕哪里就會出水。艾灸前盡量喝一杯高于體溫的溫水。閔行區正規灸療收費明細
無瘢痕灸多用小艾炷,臨床適用于虛寒病的輕癥。閔行區正規灸療收費明細
艾條灸又稱艾卷灸,是將艾條點燃后在施灸部位(穴位)進行熏灸的方法。艾條灸分為手持灸和艾灸器灸兩種方法。手持灸又分為溫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種。(1)溫和灸:施灸者左手中、食二指放于被灸穴位兩側,以感知患者皮膚受熱程度。(2)回旋灸:將點燃的艾條,旋于施灸部位上,距離皮膚3cm,平行往復左右移動或反復旋轉,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可灸20-30分鐘。(3)雀啄灸: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穴位,上下移動,鳥雀啄米樣施灸,一般可灸5分鐘左右。閔行區正規灸療收費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