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化交底:通過BIM的可視化特點,對施工方案進行模擬,對施工人員進行3D動畫交底,提高了交底的可行性。節點分析:通過對設計圖紙的解讀,對復雜節點進行BIM建模,通過模型對復雜節點進行分析。比如復雜的鋼筋節點,在模型建立后,對模型進行觀察,找到鋼筋的碰撞點,對鋼筋的布置進行優化;也可以模擬模板支撐體系的受力狀況,以確保模板支撐體系的施工安全。綜合管線碰撞檢測: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預留孔洞未預留、機電、設備管線安裝時發生碰撞。面對這些情況,在傳統的施工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墻體、樓板上再次開鑿,安裝管線時相互交叉而減少樓層實際使用空間。而“智慧工地”建設中,在設計圖紙下發后,根據設計圖紙,對建筑物進行綜合建模,把預留孔洞在三維模型中顯示,直觀的顯示出各個位置的預留孔洞,防止遺忘。在結構、建筑、機電、設備模型都創建完成后進行合模,分析出各碰撞點,與設計進行溝通,對設計圖紙進行修改。在工程前期解決了管線打架問題,節約了工期,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智慧工地建設管理工作方案。天津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還包括無紙化辦公系統。無紙化辦公系統通過智慧工地的移動端隨時隨地發起安全質量的整改任務,實時追蹤整改進度,監督檢查設備的進場、維保等狀態。再然后智能輸出符合當地安監站等單位要求的紙質資料迎接檢查。有一說一,無紙化辦公這個想法和這個功能確實是很nice。優化了工作流,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進行任務的發布和恢復,同時可以形成整改和回復記錄,將工作閉合。這個功能建議在每個項目都推廣和使用,用一次爽一次,一直用一直爽。全國勞務實名制智慧工地合作案例智慧工地應用層,應用層關鍵內容應始終圍繞以提升工程項目管理這一關鍵業務為關鍵。
人員定位應用物聯網、可視化仿真技術,實現人員定位功能。在各樓層主要出入口(施工電梯出口、建筑樓梯入口)部署超高頻RFID讀寫器,當施工人員通過樓層入口時,讀寫器自動讀取安全帽上RFID標簽信息,并通過網絡傳輸至數據庫,通過軟件仿真展示和反饋用工人員、工種在作業面的分布情況,為項目安全監督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能像監測對項目辦公及施工用電進行監控,在一級電柜加裝能像智能監控儀,實時采集數據,通過WIFI/LoRa通信在“智慧工地”平臺可視化仿真展示,為項目施工節電與用電安全提供支撐。
“智慧工地”建設從前期施工場地布置開始就通過BIM建模手段,對施工場地內各功能區的劃分,塔吊的定位、場區道路的布置進行建模,通過模型對塔吊的工作范圍、吊重、塔吊的利用率,工作人員和車輛的入場、出場路線進行模擬,實現三區分離、人車分流,塔吊能滿足施工的需求,在用人高峰期及車輛進出場高峰期施工場地能井然有序的運行。施工場地布置階段,配合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以確保施工的安全,如在塔吊布置時,在塔吊上安裝塔吊防碰撞系統,通過塔吊防碰撞系統,對塔吊的吊重和防碰撞距離進行預警值設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塔吊超重和碰撞情況的發生,以確保施工安全。智慧工地利用大數據統一管理總工地數、工地分布、總在場人數、告警等信息。
工程量的統計:在BIM模型創建完成后,通過對模型的解讀,能夠分析出各施工流水段各材料的工程量,如混凝土的工程量。從北京行政副中心B4項目實施情況來看,通過模型直接提取混凝土工程量與實際工程量之差可以控制在1%以內。在鋼結構中,通過對模型的分解,直接根據模型對鋼結構構件進行加工。
施工模擬:在制定完成施工進度計劃后,通過軟件把施工進度計劃與BIM模型相關聯,對施工過程進行模擬。將實際工程進度與模擬進度進行對比,可以直觀的看出工程是否滯后,分析滯后的原因,以確保工程按計劃完工。 智慧工地項目防控防疫.河南智慧工地
智慧工地通過三維設計平臺對工程項目進行精確設計和施工模擬。天津智慧工地
自動進行空氣檢測,自動降塵噴霧,是不是已經司空見慣了?“其實在這個環節中,噴霧裝置放在哪里才是關鍵的。”中建八局廣西公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項目總工楊濤接下來基本上每一句話里面都帶了個“BIM”。對于施工現場來說,溫度、濕度、PM2.5、風力、風向、噪音等數據,每一個區域、每一個時間段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到所有區域進行數據收集,進行智能化分析,然后通過BIM立體建模,標注出等級劃分,再然后確定設備安裝位置,讓所有安裝位置都有理有據。”讓噴霧噴在揚塵嚴重的地方,讓圍擋擋在噪音頻發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是有力的措施。天津智慧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