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石球囊聯合三腔切開刀在非X線X線內鏡下結直腸支架置入術中的應用,因無需借助X線相關輔助設備,患者于內鏡診療床上并左側臥位,肛門表面浸潤麻醉后即能進行操作。術中均采用單人腸鏡操作,內鏡監視下循腔進鏡至結直腸肉瘤腫梗阻部位并沖洗顯露贅生物下緣。已嘗試使用導絲而無法順利穿越梗阻狹窄段者,采用取石球囊輔助,取石球囊使用前需確定球囊完整無漏氣。先將導絲送入取石球囊內至導絲頭端剛露出,通過結腸鏡活檢通道送入取石球囊至腫物下緣,仔細觀察腫物并尋找狹窄孔或裂隙,沿狹窄孔或裂隙插入取石球囊,結合腹部CT腸腔走向,取石球囊配合導絲緩慢退探查并逐漸越過贅生物狹窄段通道,當導絲推送通暢時,即可沿導絲繼續送入取石球囊...
取石球囊取石時建議造影時看好結石位置,把括約肌切口做好,先取下面的結石再取上面的結石,也不是非得用網籃取石,如果結石不大,出口做得好,取石球囊反而速度更快。取石球囊取石時看不到結石取出的話,說明操作手法不對;球囊取石不該擔心看不到結石出來,應該擔心結石出不來;1、在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把括約肌開口做大至與膽總管結石直徑大小相近;2、調整取石球囊與結石大小相近,順著膽軸往下拖取結石便可看見結石出來;3、如拖取結石至出口感覺阻力大,要配合縮小一點球囊;4、如果結石遠大于出口,肯定出球囊要用很大力度,視野必受影響,看不到結石出來,如硬拉球囊,括約肌撕裂出血穿孔風險就增加,這時應該把結石送回膽總管中段,...
經皮腎鏡取石術是目前診療腎結石的有效手段。傳統的PCNL由于建立通道較大,容易損傷腎葉間血管或撕裂腎盞頸而導致大出血,尤其是腎積水不明顯者。MPCNL創傷小、操作相對簡單、對腎實質的創傷相對小,術中出血少、無嚴重并發癥,術中結石清干凈率高,而得到了臨床上的普遍認同和應用。MPCNL術中,穿刺通道的選擇是成功的關鍵。中組腎盞穿刺較為安全且被較多使用,但中組腎盞進入上下盞常要求各組腎盞之間的夾角>80°,否則難以取盡結石。而經上盞入路手術,能夠經上盞沿著腎臟的縱軸順利進入中盞、下盞、腎盂和輸尿管上段,可以減少多通道的穿刺和提高結石清干凈率。穿刺前仔細閱讀腎臟CT片明確穿刺途徑,選擇第11、12肋間...
膽總管結石的傳統診療主要有開腹、腹腔鏡下膽管切開取石及ERCP的經括約肌取石。內鏡診療相對于外科而言,即使在膽管結石并發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被傳染性休克等緊急狀況下也能在短時間內以微小的創傷、較少的人力解決問題。鑒于其優勢,ERCP括約肌切開取石已被普遍認為是膽管結石診療的首當其沖診療方法。經典的ERCP取石方法為內鏡下十二指腸括約肌括約肌切開取石,對于一些較大結石的患者,由于出口不能完全暢通,造成結石取出失敗,常需要機械碎石,然而機械碎石技術要求高且耗時長。綜上所述,mEST+EPLBD相對于單純EST而言,在膽總管多發、巨大結石診療中取石療效相當,但可明顯減少ERCP術中機械碎石使用率...
鑒于EST存在較多潛在術后并發癥及越來越多研究者和手術者對SO結構和功能的重視,越來越多研究都表明膽系結石、被傳染等均與SO功能障礙有關,故開始探索對SO無毀損的診療方式。EPBD應運而生其操作方法為常規行ERCP檢查后,確定膽總管結石數目、大小及位置,根據結石情況選取擴張球囊,將擴張球囊沿導絲插入十二指腸括約肌,當擴張球囊中部剛好在括約肌狹窄區域時,外部加壓擴張球囊,使十二指腸括約肌開口擴大,擴開后,泥沙樣結石及小結石可直接排除,不能排除的結石可用取石網籃將結石取出,結石較大不能取出者,則聯合機械碎石、甚至聯合EST等,而對于本次無法取凈結石者,則行ENBD引流膽汁,待二期再行處理。取石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