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分別了兩種典型的液相混合方式,前者采用靜態混合方式,即將流體反復分割合并以縮短擴散路徑,而后者采用流體動力學集中方法,即多個進料微通道呈扇形分布,集中匯入一個狹窄的微通道,通過液體的擴散作用迅速混合。而英國Hull大學則設計了一種T形液液相微反應器,該微反應器大的特點是用電滲析(electro–osmoticflow)法輸送流體,如圖所示:它由底板和蓋板兩部分組成,兩部分用退火法焊接在一起。底板上蝕刻的微通道呈T形狀,其中一條微通道裝有金屬催化劑。蓋板上有A、B和C共3個直徑為2mm的圓柱形容器與微孔道連通,用于貯存反應物和產物。微化工混合器、反應器制作加工設計聯系創闊科技。陜西PCHE應用微通道換熱器
創闊能源科技制作的微化工反應器的特點,對反應時間的精確控制:常規的單鍋反應,往往采用逐漸滴加反應物,以防止反應過于劇烈,這就造成一部分先加入的反應物停留時間過長。對于很多反應,反應物、產物或中間過渡態產物在反應條件下停留時間一長就會導致副產物的產生。而微反應器技術采取的是微管道中的連續流動反應,可以精確控制物料在反應條件下的停留時間。一旦達到比較好反應時間就立即傳遞到下一步或終止反應,這樣就能有效消除因反應時間長而產生的副產物。結構保證安全性:由于換熱效率極高,即使反應突然釋放大量熱量,也可以被吸收,從而保證反應溫度在設定范圍內,很大程度地減少了發生安全事故和質量事故的可能性。而且微反應器采用連續動反應,在反應器中停留的化學品量很少,即使萬一失控,危害程度也非常有限。宿遷鋁合金微通道換熱器工業多層換熱器設計加工創闊科技。
創闊能源科技微通道加工材質的選擇在低介質流量時,熱阻控制區為低熱導率區。因此低熱導率材料換熱器(如玻璃)的換熱效率要明顯高于諸如金屬等具高熱導率的換熱器。在高介質流量時,對于結構參數一定的換熱器,隨操作流量的增加,導熱熱阻對換熱效率的影響逐漸增強,高效換熱區也向高熱導率方向移動,換熱器材料可用熱導率相對較低的金屬材料(如不銹鋼)。Bier等對錯流式微通道換熱器內氣-氣換熱特性進行了數值分析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不銹鋼微通道換熱器的換熱效率高于銅微換熱器。
創闊科技制作的微通道換熱器,采用真空擴散焊接方式,這種焊接優點是沒有焊料,焊縫為母材本體,強度與母材相當,耐高溫、耐腐蝕取消了焊料厚度對產品尺寸的影響,相同尺寸下道層數更多,換熱性能更好:避免了焊接過程中焊料流動造成的流道堵塞和產生焊渣等多余物;變形量小,流道尺寸更接近理論尺寸,焊后外形較為美觀:焊縫熔點與母材相同,后期總裝。二次氫弧焊封頭、法蘭、支架等零件時對芯體焊縫影響較小。產品不易泄漏,可靠性較高。氫氣加熱器,冷卻器設計加工,創闊科技。
創闊科技制作的微化工反應器的特點,面積體積比的增大和體積的減小.在微反應設備內,由于減小了流體厚度,相應的面積體積比得到了的提高。通常微通道設備的比表面積可以達到10000-50000m2/m3,而常規實驗室或工業設備的比表面積不會超過l000m2/m3或100m2/m3。因此,比表面積的增加除了可以強化傳熱外,也可以強化反應過程,例如,高效率的氣相催化微反應器就可以采用在微通道內表面涂敷催化劑的結構。目前已有的界面積的微反應器為降膜式微反應器,其界面積可以達到25000m2/m3,而傳統鼓泡塔的界面積只能達到100m2/m3,即使采用噴射式對撞流的氣液接觸式反應器的比表面積也只能達到2000m2/m3左右。若在微型鼓泡塔中采用環流流動,理論上其比表面積可以達到50000m2/m3以上。微米和納米級的微通道是微化工設備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創闊科技為其研發制作一站式服務。松江區創闊科技微通道換熱器
創闊科技制作氫氣換熱器,微通道換熱器,印刷板式換熱器,專業設計加工。陜西PCHE應用微通道換熱器
創闊科技的微通道尺寸小,流體在微通道中的流動為層流狀態,為了在層流狀態下提高微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實現快速混合,學者們設計出了許多微混合器的結構。依據有無外力的加人將微混合器,分為主動型微混合器與被動型微混合器。主動型微混合器需要外界的能量加人以誘導混合的發生,如磁場、電動力、超聲波等。與主動型微混合器需要加人外界能量不同,被動型微混合器依靠自身的幾何結構來促進混合。被動型微混合器又可以分為T型、分流型、混沌型等。T型微混合器結構簡單,但無法提供很大的流體間接觸面積。分流型微混合器將待混合流體分成許多薄層,薄層間相互接觸,增大流體間接觸面積促進混合。本文所研究的內交叉指型微混合器為分流型微混合器。混沌對流可以使流體界面變形、拉伸、折疊,從而增加流體界面面積強化傳質。本文所研究的分離再結合型微混合器就是一種三維結構的混沌型微混合器。陜西PCHE應用微通道換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