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綠島”這一新生事物,江蘇在法律框架內進行了政策創新,如建立“綠島排污許可證+合同”的管理模式,確認職責邊界和治污義務,為推動“綠島”發展減少障礙。去年3月出臺的《江蘇省“綠島”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綠島”項目應按規定申請排污許可證,其許可證除了載明“綠島”項目污染物排放因子、排放濃度、排放量等情況,還應載明各“入島”市場主體排入“綠島”項目的排放因子、進廠(場)濃度和排放量等信息。市場主體在“入島”前,也應變更排污許可證。通過綠島模式的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上海回轉窯綠島模式運營單位
革新建設模式,綠島模式打造“全方面式”再生體系,創新模式,降本增效并舉。重點聚焦印刷園區小微企業集聚、企業活性炭處置成本高等突出問題,開創性地將活性炭吸附設施提升為小微園區公共基礎設施,采取government層面監督指導、第三方集中建設運維的工作模式,開展小微園區活性炭治理設施改造提升工作。通過統一設計、采購、更換和維護,企業設施改造投入從單獨建設方式的平均6.5萬元降低至目前集約建設方式的3.9萬元,下降幅度達40%。上海粉末綠島模式工程項目綠島模式鼓勵城市規劃和建設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復原能力為依托。
2022年11月10日,生態環境部、發改委、科技部等15部委聯合發布《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其中明確推進涉 VOCs 產業集群治理提升,加快建設涉VOCs“綠島”項目。為相關“綠島”項目建設釋放出明確利好信號。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所副所長、研究員寧淼指出,“綠島”項目是大氣專項資金VOCs綜合治理類項目非常主要的重點支持方向。具體到新建相關項目的支持額度,她表示,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支持額度達30%;VOCs源頭治理支持生產線改造的20%;新建集中噴涂中心的末端治理設施支持50%,生產設備支持20%。
此外,還有一些項目屬于園區本來就該有的基礎配套,也不能納入‘綠島’之列。”戴明忠答復,“我們把‘綠島’項目作為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的重點支持方向,只有符合要求的才能納入省級項目庫,獲得相應財政補貼。”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貯存、集中噴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產養殖尾水凈化等5類“綠島”項目建設技術指南,覆蓋已建、在建的絕大部分項目。這些指南已提供給各地參考,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為綠島項目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在綠島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城市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之城。
危廢“綠島”項目的危廢暫存設施,既然市場主導,能否盈利則成為了“島主”考慮的關鍵問題。文邦鈑噴中心投資約1100萬元,設計產能8000面/月。吳文開告訴記者,一臺汽車分為12-13個面,他將自己多個4S店的噴涂業務全部放到“綠島”,并積極接洽其他汽修廠的業務,確保每月噴涂作業量在2000面以上,基本實現收支平衡,“我們噴涂中心客戶流量算不錯的,如果投資人沒有做汽修行業的基礎,在投資噴涂‘綠島’時要注意客流量的問題。”綠島模式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碧水藍天。上海粉末綠島模式工程項目
通過綠島模式的實踐,我們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綠色發展之路。上海回轉窯綠島模式運營單位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楊新芝在大會致辭中指出,2020年2月,江蘇省創新性地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綠島”項目建設試點,由government投資或參與引導多元投資,建設可供多個共享共用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施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幫助中小企業大幅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三年來,江蘇省建成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各類綠島項目154個,惠及中小市場主體超過3萬家,可節約治污成本超過30億元。他表示:“綠島項目的建設運行既能節約資源,又能騰出空間。減下寶貴排污指標,還能支持重大項目落地,是一條減污降碳、互利多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海回轉窯綠島模式運營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