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興產業協同發展上,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積極探索創新路徑。與蘇州市、嘉興市、蕪湖市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協同共建工作正穩步推進,城際載客航線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商務區聯合各合作城市,共同制定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在飛行空域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目前,已初步搭建起低空經濟產業合作平臺,吸引了一批無人機制造、低空物流、飛行服務等領域的企業入駐。隨著城際載客航線的逐步開通,未來,低空經濟將成為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的新引擎,為區域經濟發展開辟新的增長空間。虹橋組織企業赴港交流,參加國際論壇,學習經驗促進中企國際化發展。上海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共同合作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展望未來,孔福安的話語中滿是對“大虹橋”與香港合作前景的憧憬與決心。他表示,“大虹橋”作為上海連接世界的重要樞紐,將持續深化與香港在專業服務、國際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匯聚了大量國際化專業服務機構與前列人才,而“大虹橋”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網絡以及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已然成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二者攜手,恰似雙劍合璧,有著巨大的合作潛力。上海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共同合作虹橋提供多語種服務,助力中企跨越語言障礙,順暢開展國際交流。
在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國際經貿格局加速演變的大背景下,上海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作為服務企業出海的前沿陣地和戰略支點,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與果敢的行動力積極破局。今年以來,商務區緊扣“開放樞紐門戶”重點定位,聚焦生物醫藥、品質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跨境金融、國際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通過政策組合拳與資源聚合效應雙向發力:一方面,搭建“一站式”企業出海服務平臺,整合海關、稅務、外匯等政策資源,打造全流程服務鏈條;另一方面,創新舉辦“跨國商機對接會”“海外市場趨勢論壇”等品牌活動,聯動全球500余家行業協會與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精細化市場研判與本土化運營方案。通過產業生態優化與服務能級提升雙輪驅動,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正加速成長為中企“揚帆出海”的動力引擎,以各方位、多層次的賦能體系,助力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行穩致遠。
反觀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正構建 “一核兩帶三片區” 的產業新格局。這里集聚了 3000 余家總部企業,航空樞紐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4000 萬人次,進博會平臺年均吸引超 500 家世界 500 強參展。近期落地的 “虹橋海外**法務區”,更是整合了 60 余家涉外法律服務機構,為企業出海提供全周期法治保障。者的戰略協同已顯現成效:某長三角智能制造企業通過香港專業機構完成海外知識產權布局后,在東南亞市場的專利訴訟勝訴率提升 40%;一家跨境電商平臺借助香港的金融結算優勢,實現全球 18 個主要市場的秒級結匯。孔福安強調,這種 “香港資源 + 虹橋載體” 的模式,將構建起 “前端全球資源配置、中端創新要素集聚、后端服務生態支撐” 的完整出海鏈條,不僅助力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行穩致遠,更將重塑全球產業鏈分工格局,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東方智慧。虹橋建立商務交流社區,助力中企拓展海外人脈,促進國際合作。
不僅如此,“大虹橋”還將致力于搭建更高能級的滬港交流合作平臺,充分整合兩地資源,推動產業協同發展。通過建設滬港合作產業園,為兩地企業提供政策支持、配套服務,促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商貿交流平臺,助力兩地企業拓展市場,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孔福安還特別引用《論語?雍也》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總結。這句千年古訓,深刻詮釋了合作共贏的智慧。在“大虹橋”與香港的合作中,這一理念將貫穿始終。把企業服務好了,幫助企業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實現發展,“大虹橋”自身也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強勁的發展動力,形成良性循環,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虹橋推動數字服務貿易,為中企數字產品出海創造條件,搶占發展先機。上海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共同合作
虹橋與香港發揮互補優勢,開展人才產業合作,舉辦活動對接國際化人才資源。上海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共同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孔福安對 “大虹橋” 與香港 “超級聯系人” 的合作充滿期待。他援引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數據指出,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動的當下,跨國人才流動效率每提升 1%,企業跨境貿易成本可降低 0.8%,這印證了 “人才鏈 + 產業鏈” 融合的戰略價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其獨特優勢體現在多個維度:港交所匯聚全球 2600 余家上市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超 40 萬億港元;專業服務領域擁有逾 12 萬名持牌金融從業者、2.8 萬名注冊會計師,能為企業提供涵蓋跨境并購、合規風控、稅務籌劃的全鏈條服務。特別是其 “超級聯系人” 角色,依托 CEPA 框架下的 144 項開放措施,已促成粵港澳大灣區超 3000 個跨境合作項目落地。上海推廣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