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FILL,中文名有很多:底部填充膠、底填膠、下填料、底部填充劑、底填劑、底填料、底充膠等等。其實從這個英文詞來是Under和Fill兩個詞的組合,原本應該是一個動詞,這是應用在這個領域逐步演變成了一個名詞。其實用了幾個在線的工具,翻譯出來的結果都略有差異:原始的翻譯是Underfill[‘?nd?fil]n.未充滿;填充不足。而上述的中文名基本上只能在網絡釋義或專業釋義里查的,分別稱為底部填充劑、底部填充膠及底部填充。所以基本上稱為底部填充劑(膠)應該是比較貼近在電子行業實際應用中的名稱。底部填充膠具有填補PCB基板與BGA封裝之間的空隙,提供機械連接作用,并將焊點密封保護起來。散熱填充膠用途
底部填充膠是增強BGA組裝可靠性的重要輔料,選擇底部填充膠的好壞對產品可靠性有很大影響。但目前電子行業底部填充膠供應商很多,良莠不齊,如何選擇與評估至關重要。各企業由于工藝制程等的差異,還需考慮底部填充膠返修性能、固化溫度、固化時間等等因素,以匹配自己公司的生產工藝。底部填充膠是一種單組分、低粘度、流動性好、可返修的底部填充劑,底部填充膠用于CSP、BGA、WLCSP、LGA以及其它類型設備時,可降低應力、改善可靠度、并提供較好的加工性能,具有快速固化、室溫流動性、高可靠性、可返工性和優異表面絕緣抗阻性能的解決方案,配方設計可降低由不同膨脹系數導致的應力水準,在熱循環、熱沖擊、跌落實驗和其它必要實驗及實際使用中穩定性較好。底部填充膠一般流動速度快,工作壽命長、翻修性能佳。蘇州透明填充膠廠家底部填充膠的品質要求必須是流動性好、易返修。
影響底部填充膠流動性的因素:在倒裝芯片的封裝中,焊球點是連接芯片和PCB板的通道,在芯片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焊點,焊點的存在,實際是增加了底部填充膠流動的阻力,所以我們在推薦底部填充膠給用戶時務必要了解清楚芯片焊球的焊接密度,密度越大,縫隙越小,必須選擇流動性更好的底部填充膠,所以這里說明的是芯片焊球密度大小對底部填充膠的流動性存在阻力大小之分;表面張力:底部填充膠在平整的芯片與基板界面自然流動,必須借助外力進行推動,流向周圍,那么這個力便是表面張力,表面張力越大,填充膠所受到的推力也就越大,流動性也就越快。不知大家有沒聽過膠水的阻流特性,其實該特性也是需要更具材料表面張力進行設計,此因素比較物理化。
底部填充膠材料氣泡檢測方法:(1)有一種直接的方法可以檢測底部填充膠(underfill)材料中是否存在著氣泡,可通過注射器一個極細的針頭施膠并劃出一條細長的膠線,然后研究所施的膠線是否存在縫隙。如果已經證實底部填充膠(underfill)材料中存在氣泡,就要與你的材料供應商聯系來如何正確處理和貯存這類底部填充膠(underfill)材料。(2)如果沒有發現氣泡,則用閥門、泵或連接上注射器的噴射頭重復進行這個測試。如果在這樣的測試中出現了空洞,而且當用注射器直接進行施膠時不出現空洞,那么就是設備問題造成了氣泡的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和你的設備供應商聯系來如何正確設置和使用設備。底部填充膠常規定義是一種用化學膠水對BGA封裝模式的芯片進行底部填充。
底部填充膠固化后通過芯片四周可以觀察到膠水表面情況,但是內部的缺陷如不固化、填充不滿、氣孔等則需要通過切片分析才可以觀察。切片分析是將固化后的芯片與線路板切下,用研磨機器從線路板面打磨,研磨到錫球與膠水層,在顯微鏡下觀察膠水在芯片底部的填充情況。底部填充膠的不固化情況通常是由于膠水的固化溫度、時間不夠或者是兼容性問題造成的。造成填充不滿和氣孔的原因主要有:膠水流動性、膠水氣泡、基板污染、基板水氣等。膠水填充不滿會對跌落測試造成影響,容易有開裂問題。而氣孔問題則會在熱沖擊實驗中出現較大影響,在高溫度下氣孔出會產生應力,對膠體和焊點造成破壞。底部填充膠具有可靠性高,耐熱和機械沖擊的特點。蚌埠低溫底填環氧膠廠家
兼容性問題指的是芯片底部填充膠與助焊劑之間的兼容性。散熱填充膠用途
底部填充膠應用原理是利用毛細作用使得膠水迅速流過BGA或者PCB芯片底部芯片底部,其毛細流動的較小空間是10um。根據毛細作用原理,不同間隙高度和流動路徑,流動時間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填充間隙和填充路徑所需填充時間不同,從而容易產生“填充空洞”。為更直觀的評估膠水流動性能,可采用以下方法評估膠水流動性:將刻有不同刻度的載玻片疊在PCB板的上方,中間使用50um的墊紙,使載玻片與PCB間留有間隙,在載玻片一端點一定量膠水,測試膠水流動不同長度所需的時間。由于膠水流動性將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因此,此實驗可在加熱平臺上進行,通過設置不同溫度,測試不同溫度下膠水流動性。散熱填充膠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