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填充膠固化之后可以起到緩和溫度沖擊及吸收內部應力,極大增強了連接的可信賴性。底部填充膠,在室溫下即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底部填充膠用于CSP的底部填充,工藝操作性好,易維修,抗沖擊,跌落,抗振性好。底部填充膠具有降低芯片與基板之間因熱膨脹系數差異所造成的應力沖擊,提高元器件結構強度和的可靠性,增強芯片和PCBA之間的抗跌落性。所以前期的操作必須完美填充到位,而填充過程溫度和底部填充膠的流動性有著直接的關系。芯片倒裝技術是將芯片上導電的凸點與電路板上的凸點通過一定工藝連接起來,一般使用過這個工藝的用戶都知道,連接起來是需要底部填充膠加以粘接固定,也知道在使用底部填充膠前大多數基板均有預熱工藝,預熱的目的就是促進底部填充膠的流動性,時之填充完全,預熱的溫度既不能低,太低達不到流動的效果,太高呢,底部填充膠容易進行硬化反應,導致無流動,溫度影響底部填充膠的應用很關鍵,使用時需要與生產廠家了解清楚使用溫度或基板預熱溫度。底部填充膠工藝操作性好,一般易維修,抗沖擊,跌落,抗振性好,有效提高了電子產品的可靠性。揚州芯片封裝底部填充膠廠家
快速流動可低溫固化的底部填充膠粘劑,包括中心層貝殼層結構的環氧樹脂20~50份,固化劑10~30份,潛伏型固化促進劑5~15份,填料10~30份,表面活性劑為0.01~1.5份,偶聯劑1~2份,所述中心層為高溫固化胺基化合物,所述貝殼層為低溫固化環氧化合物,所述高溫固化胺基化合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高于所述低溫固化環氧化合物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底部填充膠粘劑具有容易可返修的特點,加熱除膠時可以使用更低溫度,降低對主板和元器件的熱損傷,受熱時更容易從主板和元器件上脫落,從而具有優良的可返修效果,返修報廢率低。耐高溫單組份環氧膠用途底部填充膠常規定義是一種用化學膠水對BGA封裝模式的芯片進行底部填充。隨州汽車填充膠廠家底部填充膠一般用于CSP的底部填充,工藝操作性好,易維修,抗沖擊,跌落,抗振性好。
底部填充膠受熱時能快速固化、粘度較低,并且較高的流動性使得其能更好的進行底部填充,它能形成一致和無缺陷的底部填充層,能有效降低由于芯片與基板之間的總體溫度膨脹特性不匹配或外力造成的沖擊,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從高地方落下,開機仍然可以正常運作,對手機性能基本沒有影響,只是外殼刮花了點。很神奇對不對?這就是因為應用了BGA底部填充膠,將BGA和CSP進行填充,讓其更牢固的粘接在PBC板上。戶外大型LED顯示屏,由大面積的LED燈珠排列組成,單個LED燈珠之間存在縫隙,依然不受外界的風吹雨淋,均可以正常工作,原因就是在LED燈面使用了底部填充膠,把所有的縫隙填充保護,所有才有我們現在時刻欣賞到的LED大屏幕。
好的底部填充膠,在使用期短的膠水須采用容量較小的針筒包裝,反之可采用容量較大的桶裝;使用壽命越短包裝應該稍小,如用于倒裝芯片的膠水容量不要超過50ml,以便在短時間內用完。大規模生產中,使用期長的膠水可能會用到1000ml的大容量桶裝,為此需要分裝成小容量針筒以便點膠作業,在分裝或更換針筒要避免空氣混入。此外,使用期短的膠水易硬化堵塞針頭,每次生產完需盡快清洗針管和其它沾膠部件。芯片底部填充膠在常溫下未固化前是種單組份液態的封裝材料。底部填充膠是環保型改性環氧樹脂膠粘劑。
底部填充膠流動型空洞的檢測方法:一般采用多種施膠圖案,或者采用石英芯片或透明基板進行試驗是了解空洞如何產生,并如何來消除空洞的直接方法。通過在多個施膠通道中采用不同顏色的下填充材料是使流動過程直觀化的理想方法。流動型空洞的消除方法:通常,往往采用多個施膠通道以降低每個通道的填充量,但如果未能仔細設定和控制好各個施膠通道間的時間同步,則會增大引入空洞的幾率。采用噴射技術來替代針滴施膠,控制好填充量的大小就可以減少施膠通道的數量,同時有助于有助于對下底部填充膠(underfill)流動進行控制和定位。底部填充膠利用加熱的固化形式,將BGA 底部空隙大面積填滿,從而達到加固的目的。揚州芯片封裝底部填充膠廠家
底部填充膠容易進行硬化反應,導致無流動,溫度影響底部填充膠的應用很關鍵。揚州芯片封裝底部填充膠廠家
在使用底部填充膠時發現,膠粘劑固化后會產生氣泡,這是為什么?如何解決?氣泡一般是因為水蒸汽而導致,水蒸氣產生的原因有SMT(電子電路表面組裝技術)數小時后會有水蒸氣附在PCB板(印制電路板)上,或膠粘劑沒有充分回溫也有可能造成此現象。常見的解決方法是將電路板加熱到一定溫度,讓電路板預熱后再采用三軸點膠機進行底部填充點膠加工;以及使用膠粘劑之前將膠粘劑充分回溫。在選擇底部填充膠膠水主要需要關注哪些參數?首先,要根據產品大小,焊球的大小間距以及工藝選擇適合的底部填充膠膠水的粘度; 其次,要關注底部填充膠膠粘劑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和熱膨脹系數(CTE),這兩個主要參數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及可修復(也就是返工時能很好的被去除掉)。揚州芯片封裝底部填充膠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