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青藍作為一種無機顏料,色澤鮮艷且微微透著紅光,色彩飽和度適中,既不過于張揚,也不失其獨特的吸引力。然而,盡管其顏色看上去比酞青藍更加鮮艷飽滿,著色力卻相對較弱。相比之下,酞青藍作為有機顏料,色澤鮮艷,著色力強勁,能夠呈現出一種明亮而富有活力的藍色調。同時,酞青藍還具有良好的透明度,這使得它在繪畫中能夠展現出豐富的色彩層次。
群青藍具有優異的耐堿、耐熱和耐光性能,對日曬和風雨侵蝕都極其穩定,但遇酸會分解褪色。這使得群青藍在戶外涂料、塑料制品等需要經受惡劣環境考驗的領域具有廣泛應用。而酞青藍同樣具有優良的耐光性、耐候性和耐化學品性,在各種涂料中都能保持穩定的色彩表現。雖然與群青藍相比,酞青藍在耐候性方面稍遜一籌,但在有機顏料類別里,其各方面性能仍然比較突出。 大興顏料群青顏料,環保性能十分可靠。安徽橡膠用群青顏料價格
群青(Ultramarineblue),又名云青、石頭青、洋藍、佛青、群青藍,是一種常用且具有獨特魅力的藍色顏料。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中國,群青同樣備受重視,以其“色相如天”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甘肅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等多處石窟壁畫以及故宮的建筑彩繪中。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中使用的藍色顏料也是群青,它為畫作增添了神秘而深邃的色彩,展現了中國古代藝術家對色彩的獨特運用和審美追求。 重慶環保群青顏料廠商大興顏料群青顏料,遮蓋力強且效果明顯。
在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藍色被教會視為崇高神圣的象征,繪畫中只有圣母瑪麗亞能使用藍色,群青因此成為繪制圣母瑪麗亞服飾等的首要選擇顏料。像喬凡尼?貝利尼的《圣約伯教堂裝飾屏》、達芬奇的《巖間圣母》、薩索費拉托的《祈禱的圣母》等作品,都運用群青展現了圣母的神圣與莊嚴。這一時期,群青顏料不僅是藝術創作的重要材料,更承載了宗教文化的內涵。由于其價格昂貴,獲取難度大,只有少數藝術家能夠使用,且往往是在重要的宗教題材作品中。在當時,從青金石中提取群青的工藝復雜,需要經過研磨、混合、揉搓等多道工序,而且青金石主要產自阿富汗等地,運輸到歐洲路途遙遠,這些因素都使得群青顏料的價值居高不下。
群青藍是一種無機藍色顏料,主要成分為硅酸鋁鈉硫磺復合物,國際顏料索引號為顏料藍29(PigmentBlue29),CAS號為57455-37-5。其外觀為鮮艷的藍色粉末,色相可根據硫含量及結構差異呈現紅光藍(群青紅相)或綠光藍(群青綠相),屬于歷史悠久的經典合成礦物顏料。
群青顏料耐光性可達7~8級(1cm厚度),耐熱性約350℃,在堿性環境中穩定性良好,但在酸性條件下易分解。其遮蓋力較弱,透明度較高,適合調配高透明或淺色調色彩體系。環保性優異,不含重金屬,符合食品接觸材料及化妝品著色標準(如FDA、EU等)。需注意避免與含鉛、銅化合物接觸,以防變色。
該顏料廣泛應用于塑料(如PE、PP、PS)、涂料、工業油漆、印刷油墨及化妝品(眼影、指甲油)等領域,也用于藝術繪畫、紙張染色及洗滌劑調色。 大興顏料群青顏料,功能多樣應用廣。
1814 年,Tassaert 在圣戈班的一個石灰窯中觀察到一種類似群青的藍色化合物的形成。1824 年,法國工業獎勵協會懸賞 6000 法郎,以獎勵優先發明群青工業合成方法的人。1828 年,Jean Baptiste Guimet 發明了合成群青的方法,他將高嶺土、碳酸鈉和硫磺隔絕氧氣煅燒得到群青。合成群青的出現是群青顏料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由于合成群青成本低、來源廣,且顏色更加鮮艷,它逐步取代了天然群青,被廣泛應用于繪畫、印刷、化妝品、塑料、紙張、肥皂等多個領域。1957 年,伊夫克萊因開發了一種名為國際克萊因藍(ikb)的群青版本,并繪制了上百幅單色畫作,進一步拓展了群青顏料在藝術創作中的表現形式。此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群青顏料的生產工藝和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以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大興顏料群青顏料,產量實現大幅增長。湖北塑料用群青顏料價位
群青顏料價格,大興顏料親民實惠到家。安徽橡膠用群青顏料價格
群青藍呈現出的是一種明亮且略帶紅光的藍色調,屬于無機顏料。酞菁藍則是一種有機顏料,主要分為酞菁藍(α型)和酞菁藍(β型),酞菁藍(β型)偏綠光,色澤鮮艷;酞菁藍(α型) 的紅光稍多,色調較為深沉。群青藍的鮮艷度較高,在明亮環境下能展現出強烈的色彩沖擊力。但從明度角度,酞菁藍整體更高,尤其是在白色底物上進行對比,酞菁藍的反射率更高,看起來更明亮。群青藍具有出色的耐光性,在長期光照下,其顏色褪色程度極小,因此常被用于戶外繪畫、建筑裝飾等對耐光要求高的場景。酞菁藍的耐光性同樣優異,在常見藍色顏料中二者的耐光等級都能達到 7 - 8 級,都能在長時間光照下保持顏色穩定。安徽橡膠用群青顏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