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熱像儀熱工計量檢測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5-05-05
熱電阻溫度計校準
-
校準前準備
-
標準器:采用高精度的標準電阻箱或已知準確阻值 - 溫度關系的標準熱電阻。
-
測量儀器:配備高精度的電阻測量儀,如直流電橋,其測量精度應滿足校準要求。
-
恒溫設備:使用恒溫槽或恒溫箱,提供穩(wěn)定的溫度環(huán)境。
-
校準步驟
-
外觀檢查:查看熱電阻外觀有無損壞、引線是否完好。
-
阻值測量:在室溫下,用電阻測量儀測量熱電阻的阻值,記錄初始值。
-
校準點選擇:依據(jù)熱電阻的測量范圍,選取校準點,如 PT100 熱電阻可選擇 0℃、50℃、100℃等點。
-
校準過程:將熱電阻放入恒溫設備,設置溫度到校準點,待溫度穩(wěn)定后,測量熱電阻在該溫度下的阻值,與標準阻值對比,計算誤差。
熱工計量,省錢在英菲!舟山熱像儀熱工計量檢測
磁控式溫度開關
-
結構:利用磁性材料(如鐵氧體)在居里溫度點失磁的特性。
-
工作流程:
-
常溫下→磁鐵吸附觸點保持閉合。
-
溫度升至居里點→磁性消失→觸點彈開(斷電)。
-
冷卻后→磁性恢復→需手動復位(部分型號自動復位)。
-
特點:
-
優(yōu)點:動作精細(居里點誤差小)、無機械磨損。
-
缺點:溫度設定固定,不可調(diào)節(jié)。
-
應用:電飯煲限溫保護、咖啡機防干燒。
電子式溫度開關
-
結構:集成溫度傳感器(如NTC熱敏電阻、熱電偶)和電子控制電路。
-
工作流程:
-
傳感器檢測溫度→輸出電信號至比較器。
-
溫度超過設定閾值→驅(qū)動繼電器或固態(tài)開關(SSR)斷開電路。
-
可編程邏輯實現(xiàn)延時、多段控制等功能。
-
特點:
-
優(yōu)點:高精度(±0.5℃)、響應快(毫秒級)、可調(diào)節(jié)設定點。
-
缺點:需外部供電,成本較高。
-
應用:精密溫控系統(tǒng)、實驗室設備、汽車電子。
臺州環(huán)境實驗裝備熱工計量校準數(shù)據(jù)可靠,服務到位!
溫濕度記錄儀校準步驟
1.設備連接與預平衡
1.將標準鉑電阻溫度計和精密露點儀與被校記錄儀傳感器并列置于恒溫恒濕箱中心區(qū),間距≤5cm。
2.通電預熱30分鐘,初始設定溫度25℃、濕度50%RH,靜置1小時消除傳感器滯后效應。
2.校準點選擇
1.溫度校準點:量程下限、常溫點、上限。
2.濕度校準點:在20℃環(huán)境下選取20%RH、50%RH、80%RH三點。
3.溫度校準
1.設置箱體至-20℃,穩(wěn)定后記錄標準值與記錄儀數(shù)據(jù),修正零點偏差。
2.升溫至60℃,調(diào)整量程增益使誤差≤±0.5℃。
4.濕度校準
1.設定20℃/20%RH,穩(wěn)定30分鐘后校準低濕點,調(diào)整濕度零點參數(shù)。
2.升濕至80%RH,修正量程線性度,允差≤±3.0%RH。
5.多點驗證
1.組合校準點測試:-10℃/30%RH、25℃/60%RH、50℃/85%RH。
2.每點穩(wěn)定后記錄10組數(shù)據(jù),計算非線性誤差。
6.回程誤差測試
1.溫度循環(huán):-20℃→60℃→-20℃,檢測同溫度點升/降溫偏差。
2.濕度循環(huán):20%RH→80%RH→20%RH,驗證滯后誤差。
7.長期穩(wěn)定性驗證
1.在40℃/75%RH工況下連續(xù)運行8小時,每小時記錄數(shù)據(jù)。
2.比較大漂移量:溫度≤±0.5℃,濕度≤±3%RH。
熱像儀主要由以下部分構成:
熱工計量,認準英菲!
(1) 紅外光學系統(tǒng)
-
透鏡材料:使用鍺(Germanium)、硒化鋅(ZnSe)等特殊材料制成透鏡,因普通玻璃會阻擋紅外線。
-
聚焦紅外輻射:將目標物體發(fā)出的紅外輻射聚焦到紅外探測器上。
(2) 紅外探測器
-
類型:分為制冷型(需液氮或斯特林制冷器降溫,靈敏度高)和非制冷型(基于微測輻射熱計,成本低、體積小)。
-
功能:將紅外輻射轉(zhuǎn)換為電信號。探測器由大量微小像素單元(如氧化釩或非晶硅材料)組成,每個像素對應圖像中的一個點。
(3) 信號處理系統(tǒng)
-
電信號轉(zhuǎn)換:探測器輸出的微弱電信號被放大和數(shù)字化。
-
溫度標定:通過算法將電信號轉(zhuǎn)換為溫度值,考慮環(huán)境溫度、物體發(fā)射率等因素修正。
-
圖像生成:將溫度數(shù)據(jù)映射為偽彩色圖像(如高溫顯示為紅色/白色,低溫顯示為藍色/黑色)。
(4) 顯示輸出
-
可視化顯示:通過屏幕輸出熱圖像,疊加溫度數(shù)值、等溫線等功能輔助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中的黑體校準法如下
-
準備工作
-
黑體輻射源:選擇高精度的黑體輻射源,其溫度范圍要能覆蓋紅外線測溫儀的測量范圍,并且溫度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良好。
-
預熱設備:提前對黑體輻射源進行預熱,一般需要 30 分鐘以上,以確保其溫度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
-
校準步驟
-
設定溫度點:根據(jù)紅外線測溫儀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求,在黑體輻射源上設定多個不同的已知溫度點,如 50℃、100℃、200℃等。
-
測量與對比:將紅外線測溫儀對準黑體輻射源的輻射口,測量黑體輻射源在各設定溫度點下的溫度,記錄紅外線測溫儀的測量值,并與黑體輻射源設定的標準溫度值進行比較,計算偏差。
-
調(diào)整修正:依據(jù)偏差值對紅外線
英菲計量,讓標準成為習慣!常州雙金屬溫度計熱工計量
溫度濕度精確控,生產(chǎn)安全有保障!舟山熱像儀熱工計量檢測
雙金屬溫度計校準步驟
-
安裝固定:將雙金屬溫度計和標準溫度計同時垂直插入恒溫槽中,使它們的感溫元件處于同一深度和位置,并用夾具固定好,確保溫度計與恒溫槽內(nèi)的介質(zhì)充分接觸,且不與槽壁、槽底接觸。
-
零點校準:將恒溫槽溫度設定為 0℃,待溫度穩(wěn)定后,觀察雙金屬溫度計的指針是否指在 0 刻度位置。若有偏差,可通過調(diào)整雙金屬溫度計的調(diào)零機構,使指針指向 0 刻度。
-
多點校準:根據(jù)雙金屬溫度計的測量范圍,均勻選取至少 3 個校準點,例如測量范圍為 0℃ - 100℃,可選取 25℃、50℃、75℃三個點。將恒溫槽分別升溫或降溫至選定的校準溫度點,每個溫度點穩(wěn)定保持 10 - 15 分鐘,待溫度穩(wěn)定后,記錄標準溫度計的示值和雙金屬溫度計的示值。
-
偏差計算:計算雙金屬溫度計在各校準點的偏差,偏差 = 雙金屬溫度計示值 - 標準溫度計示值。將偏差與雙金屬溫度計的允許誤差進行比較,判斷是否符合精度要求。一般工業(yè)用雙金屬溫度計的允許誤差為量程的 ±1.0% - ±1.5%。
-
回程誤差測試:在完成升溫校準后,按照與升溫校準相反的順序,將恒溫槽溫度依次降至各校準點,再次記錄雙金屬溫度計和標準溫度計的示值,計算各校準點的回程誤差。回程誤差 = 升溫時示值 - 降溫時示值,回程誤差應不大于允許誤差
舟山熱像儀熱工計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