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與試運營時期2014年10月8日,招聘專職技術服務員工。2014年3月28日,研究院召開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2014年試運行工作計劃和首批成果轉化項目。2013年9月28日,實驗儀器全部到位并進行安裝調試,研究院初步試運行。2013年6月28日,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工程完工。2013年3月9日,研究院召開理事會第三次會議,確立研究院內部機構設置和技術團隊組建模式。2012年12月25日,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注冊成立。2012年4月7日,啟動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工程建設。研究院致力于化學合成原料藥、中間體、標準品、雜質以及藥物等內容的實驗室研發與技術服務!淄博藥物包材相容性研究方案
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醫(藥)用材料相容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心概況,本中心是研究院下屬的專業從事醫用和藥用材料相容性研究與服務的單獨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成立于2016年5月,是淄博市認定的市級工程技術中心。中心設有藥用材料、醫用材料、藥物分析、樣品穩定性考察、樣品準備、IT機房(數據管理系統)、收樣室等多個功能科室;配備核磁共振、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紅外光譜儀、元素分析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等在內的大中型儀器設備50余臺(套)。淄博藥物包材相容性研究方案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每年為超500家醫藥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淄博醫藥企業實現全覆蓋)。
核磁定量分析方法——內標法。定量分析方法:在NMR的氫譜中,其共振峰面積直接與被測組分的含量成正比。定量分析時一般只對該待測樣品中指定基團上質子引起的峰面積與內標物中指定基團上質子引起的峰面積進行比較,即可求出其相對含量。內標物及溶劑的選擇:根據樣品的結構及性質,確定內標物的種類(不與待測樣品中任何組分相互作用,內標物的峰與待測樣品的峰無任何干擾)。溶液配制:將適量的待測樣品和內標物精密稱量后,置于同一離心管中,加入適量的氚代試劑使其溶清,并轉移至核磁管中,同法配制不少于5份。
三支團隊既相互單獨運營,又統一協調整合,基本構建起藥物研發和服務的技術鏈條,可根據市場和項目需求靈活提供服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由高新區管委會投資建設的功能完備、系統配套的藥物研發專業技術服務機構,一期建設占地4500㎡,擁有大中型儀器設備500余臺(套),儀器總投資6000余萬元(另有新華制藥研究院共享設備5000余萬元)。平臺于2013年底初步建成,2015年2月至今由研究院單獨管理運營。平臺下設藥物雜質研究中心、原輔料與制劑分析研究中心、生物樣品分析研究中心、醫(藥)用材料相容性技術研發中心、口服固體制劑中試研究平臺、中醫藥標準研究中心、雜質研究中心等7個服務中心,生物技術藥物研發平臺、化學合成藥物研發平臺、中藥與健康產業技術研發平臺、藥物制劑研發平臺、藥物研發中試平臺(省重點項目,建設中)5個研發平臺,可為醫藥企業、高校院所和相關健康產業提供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系列技術服務。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從事核磁研究、包材相容性研究、中醫藥標準研究等主要業務領域。
山東大學淄博生物研究院包材研究業務介紹:包材研究是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醫(藥)用材料相容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主要服務,本中心是專業從事醫用和藥用材料材料相容性研究與服務的單獨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成立于2016年5月,是淄博市認定的市級工程技術中心。中心設有藥用材料、醫用材料、藥物分析、樣品穩定性考察、樣品準備、IT機房(數據管理系統)、收樣室等多個功能科室;配備核磁共振、液質聯用儀、氣質聯用儀、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紅外光譜儀、元素分析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等在內的大中型儀器設備50余臺(套)。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2017年,獲得CNAS認可、CMA資質。淄博藥物包材相容性研究方案
研究院生物技術研發與服務平臺可開展生物多糖制備和結構分析、寡糖的合成等研究工作。淄博藥物包材相容性研究方案
淄博生物醫藥實驗室本著“開放、聯合、競爭”的原則,與各高校、科研機構、大型藥企開展密切交流,依托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物醫藥園國內標準孵化器,在科技創新、人才、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將在未來5-10年打造成國內優良的中醫藥技術平臺,立足淄博,拓展全國,形成多中心立體化星狀輻射的產業布局。中藥配方顆粒研究包括藥材檢測、炮制、標準湯劑制備、中試樣品研究、質量標準建立。中成藥二次開發對活性物質基礎、作用機制、生產工藝、質控水平等方面進行現代化研究,細分臨床定位,擴大市場優勢。淄博藥物包材相容性研究方案
山東大學淄博生物醫藥研究院(淄博高新區生物醫藥研究院),是由淄博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山東大學和當地藥企共同建設的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藥物與健康產品技術創新研發和專業化孵化服務平臺,成立于2012年12月,事業法人單位。被科技部認定為“****”,整合高校、地方優勢資源,建設、運營生物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并依托平臺開展科學研究、檢驗檢測、技術服務、技術轉移、成果轉化、人才培養、人員培訓、展覽服務、對外交流合作、醫藥相關產品銷售及技術研發,提升醫藥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