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作為一個開放平臺,為中國產業引入國際理念和做法,未來也有機會將國內好的模式孵化出來,這將為生命科學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更多路徑。阿斯利康是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的聯合發起者。一直以來,阿斯利康致力于打造一個面向全球的生命科學創新生態圈。依托無錫的創新土壤及政策環境優勢,助力打造國際化的創新產業園,形成全球‘生命科學’的交匯點,為人類健康做出貢獻。此次首批簽約涉及制藥、診斷、器械、數字化等領域,聚焦早篩、基因檢測、AI診斷等行業創新熱點。創新園預期將在未來三年內吸引超過50家創新企業入駐,進一步建成交匯點上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產業園,吸引海內外高精尖科技人才和項目資源,加速全球創新成果在中國的孵化和實踐。投身發展生命健康產業,需要打好基礎,才能迎接機遇,應對挑戰。昆山阿斯利康生物醫藥科技園
在簽約儀式上,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首先致辭,他指出當下的生命科學行業正在向智慧型、創新型、以及惠及更廣闊的領域發展,阿斯利康也在積極思考如何將全球創新“引進來”。ICampus作為全球創新孵化平臺,阿斯利康對其寄予厚望并將持續支持推動源于無錫、孵化于無錫的“全球創新健康模式”助力健康中國并走向全球。ICampus在進博會向海內外團介紹了全球創新孵化平臺的理念和實踐,尋找致力于以科學和創新的力量解決醫療健康領域重大問題、從而提升人類健康及患者獲益的創新企業。生物醫藥載體豐富搭建“生命科學臨床公共服務平臺產業鏈”。
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是由無錫市、無錫高新區與阿斯利康聯合打造的全球創新孵化平臺。創新園以“匯聚全球智慧助力健康中國”為愿景,攜手國內外政、產、學、研、醫、投等多方力量,致力于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生命科學孵化創新平臺,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開放協作型的生態系統。創新園聚集4D產業要素,通過落地運營、臨床審批、商業拓展、資本運作等孵化和加速服務,提供一站式的企業賦能平臺。自2019年9月正式開園至今,創新園已有17家全球企業入駐,并聚集了5個戰略合作伙伴及6個基金伙伴。以科學和創新的力量不斷提升患者獲益為初心,創新園期待與更多理念相同的全球創新企業和合作伙伴一起,構建創新孵化生態系統,探索生命科學的無限可能。
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是由無錫市、無錫高新區與阿斯利康聯合打造的全球創新孵化平臺。自2019年9月正式開園至今,創新園已有17家全球企業入駐,并聚集了5個戰略合作伙伴及6個基金伙伴。以科學和創新的力量不斷提升患者獲益為初心,創新園期待與更多理念相同的全球創新企業和合作伙伴一起,構建創新孵化生態系統,探索生命科學的無限可能。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作為多方攜手合作的創新生態系統,整合、產業、學術、研究、醫療和投資等各方資源,為全球生命科學創新企業提供從早期研發、創新孵化、成果轉化、商業加速、智能展示到專業服務的一站式賦能平臺。入園服務:為企業提供科生物醫藥、傳感網產業和政策咨詢,協助企業工商注冊手續,集中受理科技政策兌現。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具有突破性、顛覆性等全球科技創新發展態勢的特征,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相布局搶占發展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領域。面對這一或將重塑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的前沿科技,各國紛紛摩拳擦掌。2017年,美國用于醫藥健康領域的研發預算,占非**研發投入45.7%,在所有領域中持續保持。繼美國發布《國家生物經濟藍圖》后,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也陸續發布戰略規劃。醫藥健康產業已成為符合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目標定位、具備‘高精尖’特征、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共享:開放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眾創空間。宜興設備投入政策生物醫藥阿斯利康商業化平臺
強調環境友好指標,實現產業良性發展。昆山阿斯利康生物醫藥科技園
無錫高新創業園區分享:隨著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以及MAH制度、“4+7”等產業政策的加速發酵,生物醫藥創新鏈不斷細分,企業協作為特征的開放創新正在興起,作為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等特點,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可以有效提高創新創業的效率并降低風險。例如近年來CRO、CMO行業的高速發展,為生物醫藥研發企業提供了從產品研發生產到注冊上市的全產業鏈專業外包服務,從而提高產品商業化的效率。基于本地化產業資源稟賦,制定適合地區發展的產業定位、產業發展策略已是大勢所趨,并且國內已經出現大量產業特色鮮明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區。昆山阿斯利康生物醫藥科技園
2019年博鰲論壇期間,無錫高新區與全球**的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正式宣布共建“凝聚全球智慧·惠及健康中國”的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面向生命科學領域國內外創新公司,打造集研發創新、成果轉化、智能展示、專業服務為一體的孵化創新平臺,構建包含海內外企業、醫療機構、科研機構和高校在內的健康醫療創新生態系統,以全球創新智慧為中國患者提供覆蓋生命科學全周期、全病程管理的創新解決方案。園區將構建研發區、加速區和產業區三大區域,未來十年將引入100家入駐企業,形成品牌企業和行業**企業10家,實現稅收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