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合作用由中心離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條件的同一多齒配位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配位原子鍵合而成的具有環狀結構的配合物的過程稱為螯合作用。鰲合作用的結果是使得成垢陽離子(如ca2+,Mg2+等)與螯合劑作用生成穩定的螯合物,從而阻止其與成垢陰離子(如CO32-,SO42-,PO43-,和SiO32-等)的接觸,使得成垢的幾率很大下降。螯合作用是按化學計量進行的,如1個EDTA分子鰲合1個二價金屬離子。螯合劑的鰲合能力可用鈣螯合值來表示。通常商品水處理劑的螯合能力(以下各藥劑活性組分質量分數均為50%,螯合能力以CaCO3計):氨基三亞甲基膦酸(ATMP)—300mg/g;二乙烯三氨五亞甲基膦酸(DTPMP)—450mg/g;乙二胺四乙酸(EDTA)—15om歲g;羥基亞乙基二膦酸(HEDP)—45om擴g。折合算來,1mg螯合劑只能螯合不足0.5mgCaCO3垢。若需將總硬為smm0FL的鈣鎂離子穩定在循環水系統中,所需的螯合劑為l000m/L,這種投加量在經濟上是無法承受的。由此可見,阻垢劑螯合作用的貢獻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但在中低硬度水中,起重要作用的仍是阻垢劑的螯合作用。軟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應回收利用,如可作為沖渣水和熄焦水等。麗水反滲透阻垢劑
分散作用分散作用的結果是阻止成垢粒子間的相互接觸和凝聚,從而可阻止垢的生長。成垢粒子可以是鈣、鎂離子,也可以是由千百個CaCO3和MgCO3分子組成的成垢顆粒,還可以是塵埃、泥沙或其他水不溶物。分散劑是具有一定相對分子質量(或聚合度)的聚合物,分散性能的高低與相對分子質量(或聚合度)的大小密切相關。聚合度過低,則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數少,分散效率低;聚合度過高,則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數過多,水體變渾濁,甚至形成絮體(此時的作用與絮凝劑相近)。與螯合作用相比,分散作用是高效的。實驗表明,1mg分散劑可使10一100mg的成垢粒子穩定存在于循環水中,在中高硬度水中,阻垢劑的分散功能起主要作用。南京液晶面板阻垢劑常用的有ATMP、HEDP、EDTMPS、DTPMPA、PBTCA、BHMT等。
在化工行業中,阻垢劑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各種反應設備和管道中;化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溶解物質,這些溶解物質會在設備和管道內沉積形成垢積;阻垢劑可以添加到反應體系中,防止垢積的形成,保持設備和管道的正常運行;鋼鐵行業在鋼鐵行業中,阻垢劑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冷卻系統和熱處理設備中;冷卻系統中的水容易形成垢積,阻垢劑可以防止垢積的形成,保持冷卻系統的正常運行;熱處理設備中的水也容易形成垢積,阻垢劑可以防止垢積的形成,提高熱傳導效率,減少能源浪費。
阻垢劑的功能
a、抑制析出功能在有阻垢劑的系統中易結構成分的陰陽離子和陰離子開始析出時的離子積值比沒有阻垢劑時的臨界析出離子積值大得多。
b、分散功能在有阻垢劑時因為析出的顆粒的粒經小難于凝聚比沒有阻垢劑時析出的顆粒難沉降。
c、晶格變形效應在有阻垢劑的系統中析出的晶體有球形、多面體、雪花狀等不定形的狀態一般認為不定型晶體是在晶體生長過程中阻垢劑吸附在晶體生長點上使其表面的生長速度急劇下降生長與晶體原來形狀不同的晶體。
d、低限效應阻垢劑的投加量相當于水中結垢成分低得多也能顯示出阻垢效果。 反滲透阻垢劑是專門用于反滲透(RO)系統及納濾(NF)和超濾(UF)系統的阻垢劑。
20世紀60年代以來開發的新型阻垢劑均為人工合成或聚合產品,比天然阻垢劑的阻垢率高,能夠滿足更高的阻垢要求。其使用濃度為幾個毫克每升,一般<10mg/L。常用的阻垢劑有以下幾類。(1)聚羧酸類常用的均聚羧酸有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及水解聚馬來酸酐。近年已開發出多種二元或三元共聚物,如丙烯酸-丙烯酸酯、丙烯酸-水解聚馬來酸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羥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AMPS等共聚物。(2)膦酸類常用的有羥基亞乙基二膦酸(HEDP)、氨基三亞甲基膦酸(ATMP)及乙二胺四亞甲基膦酸(EDTMP)。(3)有機磷酸酯類如六元醇磷酸酯、聚氧乙烯基磷酸酯。(4)膦羧酸類如2-膦酸基丁烷-1,2,4-三羧酸(PBTCA)。阻垢劑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供暖系統、冷卻系統等領域。無錫反滲透阻垢劑
3m阻垢劑對人體的危害比較小,我們人如果沾上了它,會發癢,一般用清水沖洗干凈就沒什么大礙。麗水反滲透阻垢劑
此外,阻垢劑還可以降低設備的維護成本;水垢的去除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用阻垢劑可以減少水垢的形成,減少設備的清洗和維護頻率,降低維護成本;然而,阻垢劑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首先,阻垢劑的使用應根據水質情況進行調整;不同的水質可能需要不同類型和濃度的阻垢劑;因此,在使用阻垢劑之前,應進行水質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選擇合適的阻垢劑;其次,阻垢劑的使用應遵循正確的操作方法。阻垢劑通常以液體或粉末形式提供;在使用阻垢劑時,應按照產品說明書上的指示進行操作,確保正確的使用劑量和方法。麗水反滲透阻垢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