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產生的基本原理:按照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變化的電場在其周圍空間要產生變化的磁場,而變化的磁場又要產生變化的電場。這樣,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激發,交替產生,并以一定速度由近及遠地在空間傳播出去。當電磁波頻率較低時,主要籍由有形的導電體才能傳遞;當頻率逐漸提高時,電磁波就會外溢到導體之外,不需要介質也能向外傳遞能量,這就是一種輻射。在低頻的電振蕩中,磁電之間的相互變化比較緩慢,其能量幾乎全部反回原電路而沒有能量輻射出去。RFID天線的工作頻率有很多種,不同頻率的天線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濰坊工業RFID天線
典型的微波射頻標簽的識讀距離為3~5m,個別有達10m或10m以上的產品。對于可無線寫的射頻標簽而言,通常情況下,寫入距離要小于識讀距離,其原因在于寫入要求更大的能量。微波射頻卷標的數據存貯容量一般限定在2Kbits以內,再大的存貯容量似乎沒有太大的意義,從技術及應用的角度來說,微波射頻標簽并不適合作為大量資料的載體,其主要功能在于標識物品并完成無接觸的識別過程。典型的數據容量指針有:1Kbits,128Bits,64Bits等。微波射頻標簽的典型應用包括:移動車輛識別、電子身份證、倉儲物流應用、電子閉鎖防盜(電子遙控門鎖控制器)等。煙臺RFID天線哪里買RFID天線可以實現單向或雙向通信,單向通信只能讀取標簽信息,雙向通信可以讀取和寫入標簽信息。
電子標簽和讀寫器通過各自的天線構建起兩者之間的非接觸信息傳輸通道。無論是射頻標簽還是讀寫器的正常工作,都離不開天線或耦合線圈:一方面,無源射頻標簽芯片要啟動電路工作,需要通過天線在讀寫器天線產生的電磁場中獲得足夠的能量;另一方面,天線決定了射頻標簽與讀寫器之間的通信信道和通信方式,它在射頻標簽與讀寫器實現數據通信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此,對RFID天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小于1m的近距離應用系統的RFID天線一般采用工藝簡單、成本低的線圈型天線,它們主要工作在中低頻段。而1m以上遠距離的應用系統需要采用微帶貼片型或偶極子型的天線(即ID天線),它們工作在高頻及微波頻段。
根據以上的理論,每一段流過高頻電流的導線都會有電磁輻射。有的導線用作傳輸,就不希望有太多的電磁輻射損耗能量;有的導線用作天線,就希望能盡可能地將能量轉化為電磁波發射出去。于是就有了傳輸線和天線。無論是天線還是傳輸線,都是電磁波理論或麥克斯韋方程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對于傳輸線,這種導線的結構應該能傳遞電磁能量,而不會向外輻射;對于天線,這種導線的結構應該能盡可能將電磁能量傳遞出去。不同形狀、尺寸的導線在發射和接收某一頻率的無線電信號時,效率相差很多,因此要取得理想的通信效果,必須采用適當的天線才行!RFID天線技術將成為未來智能社區和智能公共服務的重要保障。
RFID信息安全,RFID數據非常容易受到攻擊,主要是RFID芯片本身,以及芯片在讀或者寫數據的過程中都很容易被壞人所利用。因此,如何保護存儲在RFID芯片中數據的安全,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新的RFID標準重新設計了UHF(超高頻率)空中接口協議,該協議用于管理從標簽到讀卡器的數據的移動,為芯片中存儲的數據提供了一些保護措施。新標準采用"一個安全的鏈路",保護被動標簽免于受到大多數攻擊行為。當數據被寫入卷標時,數據在經過空中接口時被偽裝。從卷標到讀卡器的所有數據都被偽裝,所以當讀卡器在從卷標讀或者寫數據時數據不會被截取。RFID天線可以實現防水、防塵、防靜電等特殊功能。濰坊工業RFID天線
RFID天線的種類很多,包括線圈天線、板狀天線、貼片天線等。濰坊工業RFID天線
超高頻與微波標簽,超高頻與微波頻段的射頻標簽,簡稱為微波射頻卷標,其典型工作頻率為:433.92MHz,862(902)~928MHz,2.45GHz,5.8GHz。微波射頻卷標可分為有源卷標與無源卷標兩類。工作時,射頻卷標位于閱讀器天線輻射場的遠區場內,標簽與閱讀器之間的耦合方式為電磁耦合方式。閱讀器天線輻射場為無源標簽提供射頻能量,將有源標簽喚醒。相應的射頻識別系統閱讀距離一般大于1m,典型情況為4~6m,較大可達10m以上。閱讀器天線一般均為定向天線,只有在閱讀器天線定向波束范圍內的射頻標簽可被讀/寫。濰坊工業RFID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