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所有使用的諸多假肢中,根據其使用的目的、部位、以及假肢的控制系統,有許多不同的分類和名稱,以下將經常使用的和比較先進的假肢做一簡要的介紹。裝飾性上肢假肢:這種假肢沒有從事工作和生活自理的功能,主要作用是彌補上肢外觀和維持肢體的平衡。主要用于上臂高位截肢和肩關節離斷、肩胛帶離斷者。工具手:是專為上肢截肢者設計制作的,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安裝在殘肢上的臂筒,臂筒被固定在殘肢上,臂筒的末端有工具銜接器。二是各種各樣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如錘子、螺絲刀、挫刀、多用途鉤子等勞動工具,牙刷、匙子等生活用具。通過銜接器,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各種工具和生活用具,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病人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工具手沒有人的正常肢體外形,使用范圍也很受限制。肌電假肢是目前世界上較為先進的一種上肢假肢,它完全靠體外力源進行驅動!寧波PROTEOR假肢訂制
小腿假肢訓練需要注意的事項:小腿假肢進行步態訓練的基礎條件:小腿假肢組裝完成后,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假肢高度,本人習慣的方式,先不著急鋸管,而是用書本厚度調節至雙側高度一致,然后調節假肢腳板和接受腔的對應關系。經站立訓練后,待患者能明確感知足部對應位置,既通常所說的足平放(足前掌、后跟、足內側、足外側均勻受力)后,即可較終確定假肢高度。當假肢高度調整到位,患者具備足部對應位置辨識能力時,就具備了小腿假肢進行步態訓練的基礎條件。小腿假肢進行步態訓練的步驟:支撐期足底滾動訓練。這一過程主要是體會腳板特性,訓練過程由雙手扶杠→單手扶杠(假肢對側)→脫杠組成。截肢患者用假肢支撐腿,由健側蹬離地面,感受向前步行時腳跟著地→腳平放→腳尖蹬離前,向后退步時腳尖著地→腳平放→腳跟離地前,這兩個階段的腳底滾動狀態。金華寶泰歐假肢確保假肢的保護。穿戴者應該避免將假肢暴露在過度潮濕或過度干燥的環境中,以避免損壞。
假肢的發展近況:我國假肢技術在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開發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肌電假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目前已形成一個實用的肌電控制假肢系列,在下肢假肢方面20世紀90年代研制了有液壓系統的下肢,研制了用復合材料制成的下肢運動假肢,并進行了電流變液的智能下肢假肢的研究,某大學研究了采用肌電信號進行路況識別的擺動相控制智能假肢及人體運動圖象實時檢測;我國目前已開始生產部分鈦合金連接件及關節,質量接近國際水平;此外,為邊遠地區截肢者開發簡易小腿假肢已獲得成功。
上肢假肢:牽引式機械假手:這種假手又稱為機動假手和機械假手,是人手的一種替代物。這種假手是靠使用者自身殘肢和健肢的協調動作,帶動牽引索,操縱并控制假手的張開和握住,實現抓握提取物件的動作。這種假手主要適用于前臂和上臂殘缺者。由于它構造簡單,性能可靠,便于掌握,使用方便,價格較低,在國內使用較普遍。電動假肢;電動假肢是外動力式假肢,它靠小型機電驅動系統來完成假手各關節預定的動作,使傷殘者基本上能滿足生活自理,以致參加適當的工作。此種假肢適合于前臂甚至全臂缺損者使用。電動假肢是由機電驅動系統、控制系統、殼體三部分組成。機電驅動系統靠微型電池提供能源,控制系統是靠觸壓式微動開關來開關電路,發出控制信息操縱機電驅動系統完成動作。殼體則是整個假肢的外形。建議定期到專業機構進行檢查和維護,以確保假肢的安全和舒適性。
佩戴假肢是一種幫助殘疾人恢復行動能力的重要輔助工具。然而,佩戴假肢需要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項,以確保佩戴者的安全和舒適。本文將詳細介紹佩戴假肢的注意事項。首先,選擇合適的假肢非常重要。假肢的尺寸和形狀必須與佩戴者的身體匹配。如果假肢過大或過小,可能會導致不適甚至疼痛。因此,在選擇假肢時,應該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并確保假肢經過精確的測量和調整。其次,佩戴者需要逐漸適應假肢。剛開始佩戴假肢時,可能會感到不適和不習慣。這是正常的反應,因為假肢會對身體施加額外的壓力和負擔。佩戴者應該耐心地逐漸增加佩戴時間,以便身體適應假肢。一般情況下,假肢安裝后需要2-3天的站立訓練,然后才能進行行走康復訓練。湖北假肢批發
使用適合的內襯:內襯可以減少假肢與皮膚的摩擦,緩解疼痛和不適。寧波PROTEOR假肢訂制
上肢假肢:聲控假肢:聲控假肢是一種由語言作為控制信號的外動力型假肢。這種假肢的特點是人類語言信號多,所以它產生的動作也多,比較容易滿足殘疾人生活自理的要求。它的優點在于不受截肢患者傷殘程度、截肢時間長短等因素的限制,特別適用于上臂、全臂、或雙臂以及大腿、雙腿截肢的殘疾者。但是它的缺點是由于要發出聲音控制假肢,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限制,另外也容易受到他人語言的干擾。下肢假肢:步行是人體下肢較基本的功能,下肢任何平面的截肢(足趾除外)都會給人的步行帶來困難。步行姿勢不良還會給一個人整體的美感帶來極大干擾。寧波PROTEOR假肢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