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作為應用較為廣且具有代表性的熱作模具鋼,在高溫下因擁有較高的熱硬性、沖擊韌性、耐磨性以及切削加工性,所以通常應用于熱擠壓和壓鑄模具的制造。由于H13模具鋼在服役過程中表面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損與腐蝕,所以利用表面技術來提高H13模具鋼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具有重要的意義。經過工研所QPQ處理后,表面硬度增加,由基體的490HV增加到1100HV,且磨損失重量不到基體的十分之一,造成該現象的原因是經過QPQ工藝處理后,CrN和Fe2~3N等高硬度、高耐磨氮化物以及低摩擦系數Fe3O4形成于H13模具鋼表面,使其表現出良好的抗磨損性能。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QPQ表面處理技術可以使刀具表面更加光滑,減少摩擦阻力。汽車QPQ替代高頻淬火
成都工具研究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處理的產品具有高硬度、高抗蝕、高耐磨、微變形、無污染等優良特性,可替代發黑、磷化、鍍鉻、氣體滲氮、離子滲氮、滲碳等常規工藝。經由QPQ處理提高了零部件的表面質量和性能,提高了產品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QPQ處理作為一種成熟的表面處理技術,具有可靠性高、效果穩定等優點。處理過程相對簡單,易于控制,適用于批量生產和大規模應用。工研所提供QPQ全套服務,從技術支持到設備提供,亦承接外協加工。齒輪QPQ淬火QPQ表面處理可以顯著提高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工研所的《QPQ鹽浴復合處理技術及其成套設備》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是國家重點推廣新項目,編著《QPQ技術的原理與應用》行業專著一部,參與編寫制定QPQ行業標準。團隊通過承接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如《石油管用深層QPQ防腐技術的開發研究》、《深層QPQ鹽浴奧氏體氮碳共滲與氧化工藝的研究與開發》、《超深層QPQ技術的研發》等,先后開發出第二代QPQ處理技術、超深層QPQ處理技術,低溫QPQ處理技術并實現推廣應用。
離子滲氮是傳統滲氮手段之一,在表面處理行業應用廣,離子滲氮后產品外觀呈灰色,雖然可以通過在滲氮過程中通入適量的氧氣來提高表面的氧含量來提高工件的耐蝕性,但是遠達不到工研所QPQ氧化形成的氧化膜抗蝕性效果。離子滲氮溫度更低,對于變形要求高、回火溫度低,而工研所QPQ氧化處理的外觀呈均勻一致的黑色,相較于離子滲氮外觀及耐腐性更有優勢,將兩種滲氮工藝相結合,既可以保證離子滲氮形成的物相結構不發生變化,又可以在表面形成新的氧化膜從而提高工件的耐蝕性,同時也可適用于更多的生產場景,應用在更多的領域。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抗粘附性能。
氣體滲氮是在含有活性氮、碳原子的氣氛中進行低溫氮、碳共滲從而獲得以氮為主的氮碳共滲層。氣體氮化的常用溫度為560-570℃,在該溫度下氮化層硬度值高,氮化時間通常為2-3h,隨著時間延長,氮化層深度增加緩慢。相較于QPQ處理工藝,雖然氣體滲氮在耐磨性方面表現良好,但是它的生產周期太長,且必須采用特殊的滲氮鋼,表面生成的Fe2N相脆性較大。工研所QPQ技術成產周期短,適用鋼種廣,且表面生成韌性較高的Fe2~3N相,同時由于工件幾乎不變形,處理后不必進行磨加工。特別是原來以抗蝕為目的的氣體滲氮,采用工研所QPQ技術以后,耐蝕性會有很大提高。QPQ表面處理可以顯著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和加工效率。環保QPQ廢水
QPQ表面處理是一種經濟高效的刀具表面改性方法。汽車QPQ替代高頻淬火
海洋油氣田的開發開采環境和工況極其惡劣,因此要求井下工具具有很高的強度和高耐磨、優良自潤滑性、耐腐蝕和耐沖蝕等綜合性能,氣相沉積、電鍍鎢合金、QPQ鹽浴復合處理等技術都可以提高表面硬度,但是又有各自的適應特性,氣相沉積技術在提高工具耐磨和耐沖擊性能具有明顯的優勢,電鍍鎢合金技術在提高工件的耐蝕性能上占明顯優勢,而工研所QPQ鹽浴復合處理技術不僅在耐磨和耐沖蝕性具有優勢,同時,還適合解決不銹鋼螺紋黏扣和金屬密封等問題。汽車QPQ替代高頻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