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所的QPQ處理技術,是一種創新的金屬鹽浴表面強化改性技術。它通過將金屬置于兩種具有不同性質的低溫熔融鹽浴中進行復合處理,促使多種有益元素同時滲入金屬表面,形成獨特的復合滲層。這一滲層由致密的氧化膜、牢固的化合物層以及深入的擴散層共同構成,實現了對金屬表面的整體強化改性。尤為值得一提的是,QPQ技術的全工藝過程綠色環保,無任何有害物質排放,完全符合現代工業的綠色生產要求。與傳統的單一熱處理技術和表面防護技術相比,QPQ技術能夠同時、大幅度地提升金屬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蝕性,從而明顯延長金屬制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其綜合性能。這一獨特的技術優勢,使得QPQ技術在金屬表面處理領域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切削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第二代QPQ替代高頻淬火
工研所于上世紀80年代打破國際壟斷,成功自主研發QPQ技術。其中的技術關鍵是自主開發了成分獨特的氮化鹽浴的配方,其中添加了一種特殊的氧化劑,使鹽浴中的有害氰酸根含量保持在質量分數為0.2%以下,為德國的的10%,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鹽浴中的有效成分氰酸根含量長期保持穩定。同時還開發了能夠徹底分解氰酸根的氧化鹽浴配方,因此完成了環保的QPQ技術開發的全過程。同時,工研所能為客戶提供詳細技術資料,成套工藝方案,設備圖紙,成套專業設備(根據客戶實際需求設計咨詢),長期供應生產用鹽,技術咨詢,現場咨詢服務,幫助客戶達到穩定投產,并實行終身技術服務。濟南QPQQPQ表面處理可以改善刀具的切削表面粗糙度。
在金屬成型領域,壓鑄模、擠壓模、鍛模以及拉伸模等模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模具不僅要求具備很高的強度,以抵抗成型過程中的巨大壓力,還要求具有良好的抗變形能力和抗磨損能力,確保成型件的精度和質量。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模具在生產過程中必須經歷嚴格的熱處理,以增強其整體強度。然而,為了進一步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熱處理之后還需進行QPQ處理。工研所的QPQ處理技術通過特定的化學反應,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層厚度超過10微米的化合物層。這層化合物層主要由氮化物、碳化物等硬質物質構成,極大地提高了模具表面的耐磨性,減少了因摩擦而產生的磨損。同時,化合物層以下的擴散層通過元素擴散增強了材料的微觀結構,從而提高了模具的疲勞強度。得益于QPQ處理帶來的這些明顯優勢,模具的使用壽命通常可以延長2倍以上。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金屬成型行業帶來了明顯的效益。
工研所QPQ處理以后一般情況下工件表面粗糙度都稍有變化,即變得稍粗糙一些,但這種變化對絕大多數機械零件或機械產品來說是比較小的,既不影響使用,也不影響美觀,因此一般零件都把QPQ處理技術作為結束的一道工序,即以后不再作任何加工或處理。一般來說零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值越大,則QPQ處理后表面粗糙度變化越小,反之,零件的原始表面粗糙度值越小,這種影響越大。當工件表面粗糙度大到一定值以后,處理后工件表面粗糙度變化越小,當零件表面粗糙度值達到15μm時,則幾乎對表面粗糙度沒有影響。QPQ表面處理可以改善刀具的表面硬度分布。
QPQ技術是一種可以同時大幅度提高金屬耐磨性和耐蝕性的表面改性技術在國外被認為是冶金學領域內具有巨大意義的新技術,曾經該技術的配方由德國迪高沙公司壟斷。20世紀80年代,成都工具研究所經過長期的試驗研究自主開發了QPQ技術的鹽浴配方,不僅打破了該公司的壟斷,而且在環保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量替代了國外引進技術,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曾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推廣的科技項目。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QPQ表面處理工藝可以使刀具表面形成一層硬度很高的氮化層。氮化鹽浴QPQ氧化層
QPQ表面處理可以減少刀具的切削力。第二代QPQ替代高頻淬火
油氣彈簧,作為特種車輛底盤懸架液壓系統中的重要組件,承擔著傳遞車輪與車架之間垂向力的重任,其性能直接關乎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缸套,作為油氣彈簧的關鍵零部件,不僅需承受高壓油液的沖擊,還需長期暴露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中,因此,具備良好的耐磨與耐蝕性能是缸套不可或缺的品質。經過深入探索與實踐,我們發現采用工研所的QPQ工藝能夠明顯提升缸套的耐磨與耐蝕性能。在560±1℃的精確控溫下,金屬材料與特制的鹽浴液體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極為致密的化合物層。這層化合物完全由氮化鐵構成,具有極高的硬度和致密性,能夠有效抵御外部磨損和腐蝕的侵襲。經過QPQ處理后的缸套,其表面硬度明顯提高,耐磨性能得到極大增強,即使在惡劣工況下也能保持長久的使用壽命。同時,其耐腐蝕性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有效延長了缸套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成本,為特種車輛的安全行駛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代QPQ替代高頻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