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氮化和硬氮化是兩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技術,硬氮化工藝又稱為滲氮,應用于載荷大、接觸疲勞相對要求高的工件,強調滲層深度的工件,方法上分為氣體滲氮和離子滲氮,滲氮處理的溫度通常在480~540℃范圍(既要保持工件的心部的調質硬度又要使滲氮層的硬度達到要求值),處理的時間隨著深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為15~70h,甚至更長;軟氮化工藝又稱氮碳共滲或鐵素體氮碳共滲,工研所QPQ是作為典型的軟氮化,在500~580℃下對鋼件表面同時滲入氮、碳原子的化學表面熱處理工藝,滲氮為主,滲入少量的碳,碳的加入使表面化合物層(白亮層)的形成和性能得到改善,氮碳共滲適合范圍很廣,幾乎適用于所有常用的鋼種和鑄鐵。QPQ表面處理可以改善刀具的表面光潔度,減少切削時的摩擦阻力。航空航天QPQ設備
電鍍技術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通過金屬膜來防止金屬氧化,提高耐蝕性與耐磨性。隨著環保政策的管控,電鍍工藝存在的重金屬污染在較多地區受到一定的限制。工研所QPQ熱處理表面改性技術主要應用在黑色金屬的防腐抗蝕、硬度提升、耐磨性提升等性能需求。通過在高溫(400-650℃)下對工件進行氮化和氧化處理,使金屬表面形成一層硬度較高的氮化物層,這種氮化物層具有極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夠有效提高金屬制品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蝕性。表面處理QPQ金屬鹽浴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QPQ表面處理技術可以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
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的關鍵是環保的鹽浴配方,曾由德國公司壟斷,當時還屬于機械部成都工具研究所的研究員們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自主開發了這項新技術,并已在中國大面積推廣,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使中國在金屬鹽浴表面強化改性技術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他們從事的研究工作當年為“九五”國家重點推廣項目,在替代國外引進技術,提高產品的耐磨性和耐蝕性,解決產品變形難題,以及消除環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已經成為中國發展汽車摩托車等產業不可缺少的新技術。
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是一種針對金屬表面的處理工藝,處理后的產品具有高硬度、高抗蝕、高耐磨、微變形、無污染等優良特性,可替代發黑、磷化、鍍鉻、氣體滲氮、離子滲氮、滲碳等常規工藝。這是一種環保的工藝,因為它不使用有毒化學品,也不產生有害廢物。該工藝還可以優化能效,減少對環境的總體影響。QPQ技術相比傳統的熱處理方法更加節能高效,并且QPQ技術在處理過程中實現了節能減排,對廢氣、廢水、廢渣進行中和處理再排放,使處理過程更加環保。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抗疲勞性能。
成都工具研究所在原有QPQ技術基礎上開發了深層QPQ技術,化合物層深度更大,由原有的15~20μm增加到30~40μm以上。該技術可明顯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抗蝕性。與其他表面處理方法相比,工件具有更高的耐疲勞強度,能夠明顯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工件表面硬度得到提升,提高了工件的耐用性和使用壽命,且具有更高的耐腐蝕性。QPQ處理能夠保持尺寸穩定,與其他表面處理方法相比,QPQ處理對零部件尺寸變化的影響較小,有利于保持高精度要求。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利用QPQ表面處理技術,使刀具具有更好的切削質量。高耐蝕QPQ氮化物層
通過QPQ表面處理,刀具的表面可以形成一層致密的氮化物層。航空航天QPQ設備
鍍鉻工藝是一種傳統的表面改性技術,不僅能有效提高金屬的硬度、防腐性能,還能對損傷的零件進行修補矯正。但是鍍鉻在操作過程中容易產生劇毒六價鉻的酸霧和廢水,不僅對環境有害,而且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盡管采用三價鉻電鍍液可以取代六價鉻溶液,然而三價鉻電鍍工藝仍然存在鍍層薄、質量差、鍍液成分復雜、穩定性差等缺點。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與鍍鉻相比,QPQ具有更出色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而且沒有氫脆的風險。與傳統的氮化工藝相比,QPQ可提供更深的擴散層并提高耐腐蝕性。同樣應用于表面強化的QPQ鹽浴復合處理技術,在金屬表面可形成具有耐磨防腐的滲層,該工藝綠色環保,鹽溶液采用無毒的氰酸鹽作為滲劑,有效地解決了污染問題,實現了工藝過程無毒廢水零排放。如今工研所QPQ技術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微變形、抗疲勞等優點,已具備了代替鍍鉻技術的成熟條件。航空航天QPQ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