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門的作用是是專門負責向汽車發動機內輸入空氣并派出燃燒后的廢氣,氣門是在高溫狀態下工作的零件,因此氣門除了選用熱強鋼材料外,還要注意氣門的接觸面是一個危險區域,該區域要求耐熱蝕、熱疲勞、耐磨損,因此必須進行表面強化。較早的表面強化技術是采用鍍硬鉻,現在氣門材料常用4Cr9Si2鋼、40Cr以及5Cr21Mn9Ni4N,比較試驗表明,40Cr鋼氣門和5Cr21Mn9Ni4N鋼排氣門經工研所QPQ處理后,其耐磨性比鍍硬鉻高2倍,并成功地解決了六價鉻的公害問題。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切削精度,提高產品質量。摩托車QPQ技術
工研所的《QPQ鹽浴復合處理技術及其成套設備》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是國家重點推廣新項目,編著《QPQ技術的原理與應用》行業專著一部,參與編寫制定QPQ行業標準。團隊通過承接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如《石油管用深層QPQ防腐技術的開發研究》、《深層QPQ鹽浴奧氏體氮碳共滲與氧化工藝的研究與開發》、《超深層QPQ技術的研發》等,先后開發出第二代QPQ處理技術、超深層QPQ處理技術,低溫QPQ處理技術并實現推廣應用。刀具QPQ生產廠家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切削速度,提高生產效率。
在工研所QPQ技術的日常生產中,QPQ鹽的質量對工件表面的化合物層特性,包括深度、硬度以及疏松級別,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其中,基鹽中的氰酸根濃度是一個關鍵指標,其精確控制是QPQ技術質量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準確檢測并調整基鹽中的氰酸根含量,經典的甲醛定氮法被廣泛應用。這一方法需要精心配制甲基紅和亞甲基藍的混合指示劑,以確保在加入酸堿時能夠精確控制反應進程。隨后,通過加入過量的甲醛,溶液中的氨態氮會被轉化為氫離子。在酚酞指示劑的作用下,利用氫氧化鈉對轉化后的氫離子進行滴定。通過記錄滴定過程中消耗的氫氧化鈉量,可以精確地推算出基鹽中氰酸根的濃度。這一檢測與調整過程不僅確保了QPQ處理中鹽的質量,也為工件表面形成高質量化合物層提供了有力保障,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工件的整體性能和使用壽命。
油氣彈簧,作為特種車輛底盤懸架液壓系統中的重要組件,承擔著傳遞車輪與車架之間垂向力的重任,其性能直接關乎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缸套,作為油氣彈簧的關鍵零部件,不僅需承受高壓油液的沖擊,還需長期暴露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中,因此,具備良好的耐磨與耐蝕性能是缸套不可或缺的品質。經過深入探索與實踐,我們發現采用工研所的QPQ工藝能夠明顯提升缸套的耐磨與耐蝕性能。在560±1℃的精確控溫下,金屬材料與特制的鹽浴液體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極為致密的化合物層。這層化合物完全由氮化鐵構成,具有極高的硬度和致密性,能夠有效抵御外部磨損和腐蝕的侵襲。經過QPQ處理后的缸套,其表面硬度明顯提高,耐磨性能得到極大增強,即使在惡劣工況下也能保持長久的使用壽命。同時,其耐腐蝕性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有效延長了缸套的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成本,為特種車輛的安全行駛提供了有力保障。QPQ表面處理可以增加刀具的抗磨性,減少刀具更換頻率。
銷軸的主要材質是42CrMo,它是履帶式起重機的主要連接部件,由于在各工地專場時經常進行敲擊拆裝,所以在使用過程中通常會承受較大的動載荷作用,易發生磕碰、磨損、銹蝕。在這種條件下,常規的防銹措施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因此對該部位的防腐性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QPQ處理工藝是金屬表面改性強化技術之一,在進行普通熱處理后,表面硬度為240HV,然而在工研所QPQ處理后的表面硬度約750HV,同時,工研所QPQ處理后的總滲層厚度可達200μm,其中擴散層厚度約100μm,其余為化合物層,表面還存在深度約為3.6μm的Fe3O4氧化膜。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抗粘附性能。第二代QPQ疏松層
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抗氧化性能。摩托車QPQ技術
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是一種針對金屬表面的處理工藝,通過將零件浸入高溫的軟氮化槽中使氮、碳和少量氧擴散到金屬表面從而形成復合層。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通過在金屬表面形成一層淬火層和極硬的奧氏體組織(化合物層),使得處理后的零件表面具有出色的耐磨性。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處理后的零件表面形成的氮化物層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抗腐蝕性,能夠有效防止零件表面受到腐蝕,該特性使QPQ處理后的零件在潮濕、腐蝕性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良好的性能,并延長其在惡劣環境中的使用壽命。QPQ技術在耐磨性、耐腐蝕性和尺寸穩定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適用于各種鋼和鐵制部件,同時,QPQ不會明顯改變零件尺寸,因此非常適合公差要求嚴格的零件。摩托車QPQ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