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弦式應變計使用指南:1.測量,測量振弦式應變計先將測量線連接振弦讀數儀,將各色夾子對應連接上應變計的輸出電纜,黑、紅測頻率,白、綠測溫度。振弦式應變計內附有智能識別芯片,其內存貯有該應變計的編號、系數K、溫度修正系數b等信息。用讀數儀測量時會自動將識別信息讀出,順序存入讀數儀內,通訊給計算機,方便快速統計計算及查詢,使測量實現人工智能無紙化操作。工程現場多支應變計電纜被意外挖斷,用讀數儀測量一遍,自動識別出每支應變計所對應的編號及身份信息。2.應變計故障排查,當振弦式應變計測量出現故障時,可用萬用表檢查應變計芯線間的電阻值,其正常狀況紅、黑芯線電阻值通常為300Ω左右;綠、白芯線電阻值在溫度25℃時應為3kΩ左右;紅、黑線對綠、白線或對屏蔽線(裸線)間絕緣電阻值應﹥50MΩ(測量絕緣電阻時可使用100V直流兆歐表,萬用表測量絕緣電阻應用MΩ檔,其值應為無窮大∞)。振弦式應變計采用進口鋼弦,產品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長。蘇州應變計量程
應變計的電阻值,應變計電阻值的選擇,一般根據測試儀器對應變電阻值和測量應變靈敏度的要求,以及測試條件等而定。例如,應力分析測試常用的電阻應變儀通常是按應變計電阻值為120+5Ω進行設計的,因此,應力分析測試時,普遍選用電阻值為120Ω的應變計。而傳感器上通常選用高電阻值(如350Ω、500Ω、1000Ω,甚至5000Ω)的應變計,因為這樣可以提高其穩定性或輸出靈敏度。有時為了減少應變計引線和連接導線的電阻對應變計應變靈敏度的衰減作用,或為了提高動態應變測量的信噪比,也選用高電阻值的應變計。重慶動態應變計應變計粘貼位置的準確,可用無油圓珠筆芯或劃針在貼片部位輕輕劃出定位線。
應變計(有時稱為應變片)是電阻隨作用力變化的傳感器;它將力、壓力、張力、重量等物理量轉化為電阻的變化,從而測量這些物理量。當外力作用于固定物體時,就會產生應力和應變。物體內部產生的(對外力的)反作用力即為應力,產生的位移和形變即為應變。應變計是電氣測量技術中較重要的傳感器之一,用于力學量的測量。正如其名,應變計主要用于應變測量。作為專業術語,“應變”包括拉伸應變和壓縮應變,以正負符號區分。因此,應變計既可測量膨脹,也可測量收縮。
我們都知道應變計,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應變計的類型,一旦確定測量的應變類型(軸向或彎曲)后,還要考慮敏感度、成本和其他操作條件。對于同一個應變計,改變電橋配置可以提高對應變的敏感度。例如,全橋類型I配置的敏感度是1/4橋類型I的四倍。但是,全橋類型I要求比1/4橋類型I多3個應變計,而且需要訪問應變計結構的兩端。此外,全橋應變計比半橋和1/4橋應變計的價格也高很多。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類型的應變計,如不受安裝場所限制,可使用較寬的柵格改善散熱并提高應變計穩定性。但如果測試樣本包含垂直于應變主坐標軸的高應變梯度,可考慮使用較窄的格網,將剪應變和泊松應變作用帶來的誤差降至較低。金屬絲式應變計的敏感柵一般是用直徑0.01~0.05毫米的銅鎳合金或鎳鉻合金的金屬絲制成。
安裝用于臨時測量的表面應變計,一般是將夾具用膠粘貼在被測結構物上。首先將被測結構物需要安裝夾具的部位整平打毛,將裝有試棒的夾具底部的中間(在同一平面上)涂上AB膠(快干環氧樹脂膠),沿夾具四周涂上502快干膠,隨即粘貼在被測結構物整平打毛部位上,壓緊2分鐘左右即可松手,10分鐘左右即可粘貼牢固。夾具固定后,輕輕拆下安裝試棒,將表面應變計從夾具的一端放入,直到表面應變計各端面與夾具外邊沿平齊為止。希望以上的一些相關介紹能夠幫助到你。應變計選擇考量因素,應變計長度;應變計模式中的應變計數量;應變計模式中的應變計排列;柵極電阻。表面應變計分辨率
振弦式表面應變計,可焊接在鋼結構表面或螺栓固定在各種結構的表面進行長期自動化監測和定期檢測。蘇州應變計量程
瀝青混凝土應變計安全監測設計,1.表面變形監測設計,表面變形監測采用在壩體的上、下游及壩頂表面埋設綜合表面觀測墩,采用視準線法和前方交匯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壩表面水平變形進行監測,采用水準儀對表面沉降進行監測。2.心墻變形監測設計,心墻監測的重點為心墻自身的壓縮變形、心墻與墊層料之間及心墻與混凝土基座之間的相對變形。針對心墻的壓縮變形,在心墻上、下游側安裝大量程測縫計,監測在一定長度內心墻的壓縮情況;心墻與墊層料之間的相對變形,在心墻與墊層料的接觸部位,分別布置上下游向、左右岸向及沿高程向的位錯計,對三個方向的相對變形均進行監測;心墻與混凝土基座之間的變形也通過設置測縫計來進行監測。蘇州應變計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