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傳感器融合,在環境監測傳感器中,超聲波雷達主要用于倒車雷達以及自動泊車中的近距離障礙監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則普遍應用于各項 ADAS 功能中。四類傳感器的探測距離、分辨率、角分辨率等探測參數各異,對應于物體探測能力、識別分類能力、三維建模、抗惡劣天氣等特性優劣勢分明。各種傳感器能形成良好的優勢互補,融合傳感器的方案已成為主流的選擇。激光雷達LiDAR的全稱為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探測和測距,又稱光學雷達。Mid - 360 獨特混合固態技術,造就 360° 全向超大視場角優勢。機器人激光雷達廠家精選
MEMS:MEMS激光雷達通過“振動”調整激光反射角度,實現掃描,激光發射器固定不動,但很考驗接收器的能力,而且壽命同樣是行業內的重大挑戰。支撐振鏡的懸臂梁角度有限,覆蓋面很小,所以需要多個雷達進行共同拼接才能實現大視角覆蓋,這就會在每個激光雷達掃描的邊緣出現不均勻的畸變與重疊,不利于算法處理。另外,懸臂梁很細,機械壽命也有待進一步提升。振鏡+轉鏡:在轉鏡的基礎上加入振鏡,轉鏡負責橫向,振鏡負責縱向,滿足更寬泛的掃射角度,頻率更高價格相比前兩者更貴,但同樣面臨壽命問題。深圳汽車激光雷達正規激光雷達能夠快速捕獲運動目標的動態信息。
從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來看,L0-L2階段,傳感器與控制系統的革新是主要變化;L3-L4階段,感知與決策能力的增強是主要變化。L2、L3及L4級別的智能駕駛所需激光雷達臺數分別為0臺、1臺和5臺,激光雷達稱為推動智能駕駛發展的重要因素。就國內市場而言,中國擁有世界較大的高級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市場,成長空間也較為廣闊。2020年11月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明確指出到2030年我國L2和L3級滲透率要超過70%。但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仍然有其他的選項尚未成熟,市場目前依然處于群雄逐鹿的狀態。伴隨著在汽車行業的不斷滲透與工業自動化的發展,激光雷達的投資機會可不斷給到我們想象空間。
激光雷達按照測距方法可以分為飛行時間(TimeofFlight,ToF)測距法、基于相干探測FMCW測距法、以及三角測距法等,其中ToF與FMCW能夠實現室外陽光下較遠的測程(100~250m),是車載激光雷達的好選擇方案。ToF是目前市場車載中長距激光雷達的主流方案,未來隨著FMCW激光雷達整機和上游產業鏈的成熟,ToF和FMCW激光雷達將在市場上并存。根據激光雷達按測距方法分類:ToF法:通過直接測量發射激光與回波信號的時間差,基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得到目標物的距離信息,具有響應速度快、探測精度高的優勢。FMCW法:將發射激光的光頻進行線性調制,通過回波信號與參考光進行相干拍頻得到頻率差,從而間接獲得飛行時間反推目標物距離。FMCW激光雷達具有可直接測量速度信息以及抗干擾(包括環境光和其他激光雷達)的優勢。主動抗串擾功能,使覽沃 Mid - 360 在多雷達干擾下仍能正常運作。
激光雷達難點:當周邊環境中存在透明介質 (如潔凈水體) 時,位于透明介質內部或后方的目標能夠被測到。由于光線在透明介質中會發生折射,被測目標實際上位于折射光路上,而測量結果則位于直線光路上,測量出的目標位置會發生偏差,此外,雷達也可能會收到兩個反射回波,一個來自于透明介質內部或后方的實際目標表面的反射,另一個來自于不完全潔凈的透明介質表面的漫反射,此時的測量結果不確定,有可能是介質表面,也可能是實際目標。全新 Mid - 360,為移動機器人導航避障等帶來全新感知方案。黑龍江激光雷達市價
激光雷達在航空測量中提供了高精度的地理數據。機器人激光雷達廠家精選
測距準度:激光雷達探測得到距離數據與真值之間的差距,準度越高表示測量結果與真實數據符合程度越高。點頻:激光雷達每秒完成探測并獲取的探測點的數目。抗干擾:激光雷達對工作同一環境下、采用相同激光波段的其他激光雷達的干擾信號的抵抗能力,抗干擾能力越強說明在多臺激光雷達共同工作的條件下產生的噪點率越低功耗:激光雷達系統工作狀態下所消耗的電功率。激光雷達線數:一般指激光雷達垂直方向上的測量線的數量,對于一定的角度范圍,線數越多表示角度分辨率越高,對目標物的細節分辨能力越強。機器人激光雷達廠家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