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網絡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用戶因素,企業建造自己的內部網是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建立之后,用戶的范圍必將從企業員工擴大到客戶和想了解企業情況的人。用戶的增加,也給網絡的安全性帶來了威脅,因為這里可能就有商業間諜或“hacker”。(2)主機因素,建立內部網時,使原來的各局域網、單機互聯,增加了主機的種類,如工作站、服務器,甚至小型機、大中型機。由于它們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網絡操作系統不盡相同,某個操作系統出現漏洞(如某些系統有一個或幾個沒有口令的賬戶),就可能造成整個網絡的大隱患。無線AP應支持WPA3-Enterprise加密,防止未經授權設備接入企業內網。哈爾濱金融企業網絡安全平臺
具體防范病毒應采用網關防病毒、郵件防病毒、服務器防毒、網絡主機防病毒等多種防毒措施的組合,從而形成一個交叉、完善的病毒防護體系。網關防病毒是通過在防火墻后布置服務器,安裝防病毒軟件,對采用http、ftp、smtp協議進入內部網絡的文件進行病毒掃描和惡意代碼過濾。如果有郵件服務器,則應該根據郵件服務器的軟件配置安裝相應的防病毒軟件服務器防病毒一般根據其操作平臺(如NT、UNIX、LINUX、NetWare等)進行定制安裝,并進行安全配置;服務器應用范圍不同也需要不同配置策略,如WEB SITE、DNS、NOTES服務器、數據庫中間層處理服務器和其他商業應用服務器等。網絡中的每臺主機也應該安裝防病毒軟件。長春系統網絡安全運維網絡拓撲發現工具自動繪制設備連接關系,輔助網絡架構優化。
計算機網絡安全方面臨哪些威脅?威脅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對網絡中信息的威脅,二是對網絡中設備的威脅。從人的因素考慮,影響網絡安全的因素包括人為的無意失誤、人為的惡意攻擊(主動攻擊和被動攻擊)以及網絡軟件的漏洞和“后門”。網絡攻擊和防御分別包括哪些內容?網絡攻擊:包括網絡掃描、偷聽、入侵、后門、隱身等。網絡防御:包括操作系統安全配置、加密技術、防火墻技術、入侵檢測技術等。網絡安全的層次體系是怎樣的?網絡安全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物理安全、邏輯安全、操作系統安全和聯網安全。
技術支配力量加重:在所有的領域,新的技術不斷超越先前的較新技術。便攜式電腦和有上網功能的手機使用戶一周7天、一天24小時都可收發郵件,瀏覽網頁。對信息戰與運作的影響:技術支配力量不斷加強是網絡戰的根本基礎。復雜且常是精微的技術增加了全世界的財富,提高了全球的效率。然而,它同時也使世界變得相對脆弱,因為,在意外情況使計算機的控制與監視陷于混亂時,維持行業和支持系統的運轉就非常困難,而發生這種混亂的可能性在迅速增加。根據未來派學者約瑟夫·科茨的觀點,“一個常被忽視的情況是犯罪組織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時在2015年,有人通過電子手段消除了得克薩斯州或內布拉斯加州一家中型銀行的所有記錄,然后悄悄訪問了幾家大型金融服務機構的網站,并發布一條簡單的信息:“那是我們干的——你可能是下一個目標。我們的愿望是保護你們。”安全設備的更新升級至關重要,緊跟安全技術發展步伐。
加密技術。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采取的基本安全措施,交易雙方可根據需要在信息交換的階段使用。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1)對稱加密。對稱加密又稱私鑰加密,即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用同一個密鑰去加密和解鎖數據。它的較大優勢是加/解鎖速度快,適合于對大數據量進行加密,但密鑰管理困難。如果進行通信的雙方能夠確保專門使用密鑰在密鑰交換階段未曾泄露,那么機密性和報文完整性就可以通過這種加密方法加密機密信息、隨報文一起發送報文摘要或報文散列值來實現。(2)非對稱加密。非對稱加密又稱公鑰加密,使用一對密鑰來分別完成加密和解鎖操作,其中一個公開發布(即公鑰),另一個由用戶自己秘密保存(即私鑰)。信息交換的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并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鑰向其他交易方公開,得到該公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信息進行加密后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私鑰對加密信息進行解鎖。網絡流量分析(NTA)設備可識別隱蔽的數據外傳行為,防范內部威脅。哈爾濱金融企業網絡安全平臺
光功率計檢測光纖衰減值,確保長距離傳輸信號強度達標。哈爾濱金融企業網絡安全平臺
如果你的服務器放在開放式機架上,那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這些服務器。別人如果能輕松接觸到你的硬件,還有什么安全性可言?如果你的服務器只能放在開放式機架的機房,那么你可以這樣做:(1)將電源用膠帶綁定在插槽上,這樣避免別人無意中碰動你的電源。(2)安裝完系統后,重啟服務器,在重啟的過程中把鍵盤和鼠標拔掉,這樣在系統啟動后,普通的鍵盤和鼠標接上去以后不會起作用(USB鼠標鍵盤除外)。(3)跟機房值班人員搞好關系,不要得罪機房里其他公司的維護人員。這樣做后,你的服務器至少會安全一些。哈爾濱金融企業網絡安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