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 | 人力資源行業新聞速遞
來源:江西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江西贛州:推進工傷預防筑牢安全屏障
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依托《贛州市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實施方案》,始終將工傷預防工作作為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多方聯動、立體預防,為廣大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筑起堅實的安全屏障。
創新機制,構筑工傷預防“共同體”。為凝聚工傷預防合力,建立了人社、財政、衛健、應急管理、工信、住建、交通運輸、工會等部門協同配合、齊抓共管的工傷預防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構筑起“領導主導、企業主責、職工參與”的工傷預防格局。以被列為全國工傷預防重點聯系城市為契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按上年度工傷保險基金征繳收入的3%足額提取工傷預防費用,用于實施各類工傷預防項目。截至目前,已在建筑、家具、紡織服裝、危險化學品、鎢業等多個重點行業精細實施工傷預防項目。
關口前移,擰緊工傷預防“責任閥”。遠離工傷,關鍵在“防”。一方面,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存在的工傷危害,關口前移、精細施策。在調研摸排和大數據分析基礎上,動態更新全市300家工傷預防重點企業名單,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培訓,著力擰緊工傷預防“責任閥”。充分發揮全省工傷預防警示教育體驗中心作用,讓工傷預防宣傳培訓從傳統的“說教式”學習向“沉浸式”體驗轉變。另一方面,開展工傷預防國名知識競答和工傷預防公益海報征集活動,啟動工傷預防“五進”(進企業、進工地、進學校、進社區、進商圈)活動,通過政策宣講、實訓演練、互動游戲等形式,讓工傷預防理念深入人心。
政策升級,織密職業傷害“保障網”。在前期將超法定退休年齡勞動者等三類特定人員納入補充工傷保險參保范疇的基礎上,將參保特定人員范圍擴大至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志愿者、農民專業合作社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等七類特定人員,不僅解決了特定人員的工傷保障問題,還創新提出在保證待遇支付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工傷預防費用,有效解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工傷預防經費來源問題。
廣西防城港:“開工第一課”實現工程項目“安薪上崗”培訓全覆蓋
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住建、交通運輸等行業主管部門在全市組織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開工第一課”宣傳培訓活動,為各在建工程項目提供“安薪上崗”培訓服務。
干字當頭,為項目建設提供治欠保障。印發開展工程建設領域“開工第一課”服務活動通知,由市本級、各縣(市、區)有關部門組成聯合授課服務團隊深入項目前線,以全市在建工程項目為重點,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形式,大力開展“開工第一課”活動。據統計,全市共開展培訓授課86場次,派出培訓宣講員50人次,培訓企業124家,培訓農民工500多人次,發放相關宣傳資料3000多份。
為企解憂,推動工程項目高質量建設。市人社局全加強監督檢查,督促各建筑企業落實“一金七制度”,推動建筑行業從“粗放分包”向“精細管理”轉變,從“現金發放”向“銀行代發”轉變,積極構建規范的市場秩序。“開工第一課”通過強化勞動合同簽訂、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繳存有關政策、建筑企業落實按月撥付人工費、按月審核農民工工資、分賬管理制度、實名管理制度、銀行代發工資制度、工傷保險政策等重點內容的培訓,全力推動“保障農民工工資權益+保障項目順利建設投產”兩項工作“雙軌”同步推進、同步發力。
專場授課,獲得建筑企業好評。為全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市人社局深入廣西鋼鐵集團、白龍核電、中絲路以及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防城港校區等重大工程項目,開展專場培訓,實現在建重大項目培訓全覆蓋。在培訓現場,授課團隊專門就“桂薪寶”和“桂建通”系統線上發薪人數和考勤人數不一致等各方面共性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講解和指導,切實為建筑企業做好日常監督管理提供解決思路和方案。會同市住建局、市供電局分別集中開展兩個專場培訓,實現對全市重點領域在建工程項目企業培訓全覆蓋,獲得各建筑企業好評。
聽得懂看得明,農民工朋友權益有保障。針對農民工群體,市人社局制作“開工第一課工人篇”短視頻課程,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了解“三應當三需知”即:應當簽訂勞動合同、應當進行實名制登記、應當保管工資銀行卡,需知工資誰發放、需知考勤準確否、需知工資發放否。讓農民工朋友聽得懂,知道如何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極大地提高農民工的幸福感、認同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