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開展實驗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劃課前、課堂、課后時間,采用目錄原型實驗、原型實驗簡單變式,基于真實情境實驗和跨學科實驗等方式進行教學,布置實踐性作業,鼓勵教師創新實驗技術、實驗方法、實驗形式和實驗環境,努力提升學生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復雜問題、完成真實任務的能力。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電化教育館)將根據科技發展與課程需要,及時對《基本目錄》進行動態調整,不斷完善更新,確保中小學實驗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平臺為實驗室隱患排查與整改、安全培訓與教育提供技術支撐。廣東實驗管理與實驗教學服務系統
建好標準化實驗室。要堅持“夠用、好用、實用”的原則,按照《河南省中小學教育裝備標準》,科學配置中小學實驗室。保證實驗室、儀器(藥品)室、裝備室的數量、面積、儀器設備配備等達到標準要求,保障實驗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繼續開展河南省教育裝備標準化實驗學校建設工作,按規劃到2022年底完成500所義務教育裝備標準化和50所普通高中教育裝備標準化實驗學校建設。總結經驗,提煉成果,組織推廣,充分發揮示范作用。探索建設創新型實驗室。在按標準建好實驗室、教室的基礎上,鼓勵探索建設數學實驗室等學科功能教室、綜合實驗室、教育創客空間等創新實驗室。廣東中小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軟件為了保障實驗教學條件。
各省(區、市)要適應城鎮化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制訂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指導意見,著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適當整合小、散、弱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同時保障必要的上下學交通條件,健全家校常態化溝通機制,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10.健全質量均衡推進機制。分省份制定實施規劃,明確實現質量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書。部省聯合簽訂義務教育質量均衡發展備忘錄。遴選確定一批市(地)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行實驗區,加大市級統籌力度,探索在市(地)域內更大范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路徑,有效縮小縣區間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差距。
鼓勵多元投入,大力提倡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采取設立科教基金、資助科教項目、捐資掛牌等方式協助縣區及學校做好科學教育工作。加強科學課程建設。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標準,組織研制適配課程資源,開齊開足開好中小學科學類(小學科學、中學物理、中學化學、中學生物、中學地理、中學信息科技/信息技術、中學通用技術等)課程,將科學教育課程納入全市精品課程評選范圍,深化實驗教學,注重加強探究類、體驗類課程設計。 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學質量提升。
要完成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同時利用實驗室開展拓展性及探究性實驗活動,切實提高實驗室的使用效率;鼓勵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強化實驗教學安全管理。各地各校要切實增強實驗教學安全意識,落實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實驗教學安全預案。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并完善教學用試劑(藥品)中的危險化學品、易制爆危險化學品及易制毒化學品管理辦法。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應重點單列,明確各種危化品、易爆品、易制從采購、使用到回收中間各環節的管理辦法以及注意事項。平臺助力裝備部門建構各級裝備標準數據。天津學校實驗教學與實驗室信息管理平臺
嚴格實驗教學程序和規范。廣東實驗管理與實驗教學服務系統
到2027年,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基本建立,質量教育資源擴充機制更加健全,學前教育質量普惠、義務教育質量均衡、普通高中質量特色、特殊教育質量融合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鞏固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力爭達到60%以上;擴增一批新質量義務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質量學位供給大幅增加;培育一批質量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扎實推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持續提升;特殊教育學校在20萬人口以上的縣基本實現全覆蓋,融合教育水平提升,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7%以上。 廣東實驗管理與實驗教學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