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實施意見蘇教基〔2022〕1號各設區市、縣(市、區)教育局:實驗教學是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重要教學內容,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教基〔2019〕16號),進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學實驗教學水平,深化教育教學,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標準教育強省建設,現就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提出如下實施意見。一、目標要求“十四五”期間,加強實驗課程體系建設、實驗教學資源保障、實驗教學能力提升、實驗方法手段創新,切實加強和改進實驗教學活動,加快構建與德智體美勞培養的教育體系相適應、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統一的實驗教學體系。實施中小學實驗教學合格行動計劃,所有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標準規定實驗,確保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基礎性實驗(必做實驗)開出率達100%,每一個學生每學期至少參加1~2個主題的拓展性實驗活動,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育學生的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到2025年,全省中小學實驗應用水平與資源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學科教師實驗教學能力提升,實驗室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強化。實施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浙江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信息系統
加強與學生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系,不斷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和效果。鼓勵倡導學校向學生開放實驗室,方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課后時間,以或小組合作方式開展實驗探究,打造課后延時服務實驗教學工作亮點。利用校外資源積極開展科學實驗活動。(三)規范實驗教學實施。各地各校要建立實驗教學調查、分析、監測與評價機制,加強實驗教學過程管理,確保實驗教學內容和課時,嚴格實驗教學程序和規范。充分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強化實驗教學質量管理,推動實施實驗教學管理信息化,實現實驗開出有計劃有教案、實驗過程有監管有視頻圖片及記載、實驗完成有記錄有報告和總結。中小學校要將實驗教學納入教學管理規程,健全實驗教學管理制度和流程,分年級、分學科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教學計劃,保證實驗教學質量,不得用演示實驗、實驗視頻、實驗動畫、課件等視覺效果的教學方式取代學生必做實驗或拓展性實驗活動。(四)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各地要不斷完善實驗教師補充機制,按要求配齊配足區域內實驗教師,滿足實驗教學需要。各地各校要對現有相關學科教師實驗教學能力進行分析研判,有針對性地制定培訓方案。 江西實驗信息管理與實驗教學管理平臺提升實驗教學安全管理能力。
做好實驗儀器設備、試劑及耗材的準備;落實教師實驗預做,研判實驗風險,制訂實驗教學方案及安全預案。9.指導先學自研。做好實驗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通過設計前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了解實驗要點和儀器操作方法,發現問題,標記疑點,提出問題,教師掌握學生自研學情,調整教學程序。10.明確實驗任務。引導學生明確實驗任務、實驗目的,讓學生先動腦思考再動手操作,清楚實驗過程、方法及操作關鍵點,為學生搭建適當的學習階梯,激發探究興趣,激勵主動積極參與。11.突出科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探究性,關注學生學會運用科學方法開展實驗,完成科學探究任務。12.加強實驗設計。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實驗方案,論證方案可行性、修改完善方案,經歷實驗過程,完成結果分析,在交流反思中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求實的科學精神,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13.鼓勵實驗創新。圍繞實驗教學重點、難點,積極開展實驗改進和創新,針對實驗現象不明顯、難成功、實驗操作繁瑣或者存在安全、的實驗,可對實驗設計思路和實驗方法、材料、裝置等進行改進。
學校要建立分管校長具體負責,教務、總務等部門密切協作的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二)加大經費投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大中小學實驗教學經費投入,中小學要在年度公用經費中安排一定經費,確保實驗室建設、實驗教學活動正常開展、教學儀器設備購置更新及實驗耗材補充。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經費要向學校實驗室建設和其他實驗教學條件保障傾斜。各地各校要將教師實驗教學能力培訓和實驗室管理員專業技能培訓納入教師培訓總體計劃,足額安排培訓經費。(三)強化督導考核。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將中小學實驗教學條件保障納入對地方人民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要加強對學校實驗教學開展情況的督導檢查;省教育廳將定期組織全省實驗教學與管理專項督導活動。強化督導評估和檢查結果運用,對存在實驗教學條件保障不到位、不按規定開足開齊實驗課程、不落實實驗教學安全管理責任等問題的地方和學校,要及時整改,情況嚴重的,要依法依規進行問責。健全課程實施監測體系。
各校要在醒目位置公示各學科基礎性實驗和拓展性實驗目錄,開齊開足開好課程標準規定的實驗課程?;A性實驗開出率應達到100%,每名學生每學期至少參加1—2個主題的拓展性實驗活動。定期考核中小實驗教學“三開”情況。(二)推動實驗教學拓展創新3.創新實驗教學方式。各地各校要強化實驗過程的實踐性和體驗性,強化跨學科實踐活動研究,探索實驗教學與多學科、多種教學形式的有機融合。關注學科知識的內化與延伸,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推動學生開展研究型、任務型、項目式、問題式、合作式學習,大力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4.拓展實驗教學形式。各地各校要不斷將科技前沿知識和技術成果融入實驗教學,促進傳統實驗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有機融合,切實增強實驗教學的生活適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利用家庭實驗資源、科技館、綜合實踐基地等社會資源,開展觀察、體驗和探索活動。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特色實驗教學或實踐活動。以科學實驗為載體積極開展科普教育,豐富校園文化。倡導在統一管理下向學生開放實驗室,方便學生利用課余或課后服務時間,以或小組合作方式開展科技活動、實驗探究活動等,服務“雙減”落地見效。 做到定期檢查與監督,落實實驗室安全主題責任。黑龍江實驗管理與實驗教學軟件研發
落實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浙江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信息系統
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明顯健全,中小學生科學素養明顯提升,同時創建一批科學教育示范、示范班和科學教育實踐基地,培育一批在賽事中獲獎的發明成果,培養一批有潛質的“小科學家”,打造科學教育特色品牌,促進學生成長,推動我市科學教育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三、方案內容(一)保障科學教育條件1.加強科學教育場所建設。對全市中小科學教育場所和運行情況進行摸底,了解全市中小科學教育發展現狀。落實科學及相關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加強科學教育功能室(實驗室)建設,每所小學至少要建設1個科學教育功能室,每所中學要或聯合建設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信息技術等學科類實驗室,實現全市義務教育科學探究實驗室全覆蓋,已建成的可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進行升級改造,為落實好科學課程提供有力保障。條件薄弱的縣區或可以主動與各類社會機構對接,通過社會機構捐資、掛牌、冠名等形式援建科學教育場所,添置設備、器材、圖書、軟件等。在每個縣區已經建設一所校園科技館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建設一批新的校園科技館。開展科技場館的評選工作。2.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科學教育雙副校長制度,每所中小學必須安排1領導擔任科學副校長。浙江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信息系統